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cpi不是單一商品的價格漲幅,而是一個總體指標,反映的是全國13多億人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化情況。而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價格變化的感受。
另外,有些商品和服務是經常性的消費項目,百姓對價格的上漲更敏感。比如,大蒜價格暴漲,老百姓感受特別深,但可能忽略了豬肉價格低于去年同期。
雖然蔬菜漲幅很大,但蔬菜在cpi中的比重有限,短期的暴漲對cpi總指數的影響是有限的。
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cpi低估?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個人承受能力的差異。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當前cpi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又以食品類、居住類漲幅居首,因而低收入家庭會感到價格漲幅大、生活壓力增加。對高收入人群來說,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小,而他們購買的轎車、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價格又多為降價趨勢,因而對價格上漲也就沒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強。
一般來說,普通居民關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商品和服務。而cpi調查的范圍更加廣泛,是一個加權計算后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包含上漲的品種,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種,如果居民用具體上漲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與公布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相比,就會覺得cpi低估了。
來源:沈陽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