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章鎮的紅心獼猴桃今年經歷了一場虛驚。
就在兩個月前,“賣難”“滯銷”的傳聞甚囂塵上,而昨天章鎮鎮政府提供的數字卻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總產量3000噸,銷售額達到9000萬元,而去年則為1000噸左右。在產量增加兩倍的情況下,獼猴桃的售價仍保持在40元/公斤左右,基本與去年持平。
而對大部分散戶桃農來說,面對“產銷兩旺”的結果,卻有恍如隔世之感:“8月初有人上門收購,我早早以26元/公斤的價格賣掉了。初步估算下,因為沒想到后來能賣出40元/公斤的價格,家中五畝多獼猴桃少賣了三四萬元。”一個叫王華夫的桃農告訴記者。
從8月到10月,上虞獼猴桃走過了一波過山車式的行情。而滯銷傳聞,則起于一個電話。
那是8月下旬,臺風“海葵”剛過,章鎮章家埠村葉女士家里的2000公斤獼猴桃提前采摘了。面對這么多獼猴桃,葉女士心里有些慌:她是第一年種植獼猴桃,手中沒有銷售渠道。行情怎么樣?價格能賣多少?她心里沒底。急中生智的她想起了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的“范大姐幫忙”。
節目播出后,葉女士的獼猴桃如愿賣出去了。但是,章鎮獼猴桃“賣難”的傳聞,也不脛而走。
a產能擴大引發的“售難恐慌”
被臺風“海葵”催化后,在章鎮迅速發酵
“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臺風襲擊讓獼猴桃提前成熟,加上種植面積擴張,不少桃農缺乏銷售經驗和應有的心理素質。當傳聞碰上臺風后,‘賣難恐慌’一下子集中釋放并蔓延開來。”上虞章鎮鎮黨委書記王永表這樣分析滯銷傳聞滋生的土壤。
一切緣于前幾年章鎮紅心獼猴桃的俏銷——“在我們章鎮,去年種獼猴桃每畝可以凈賺四五萬,零售也可賣到50元/公斤。”王永表告訴記者,章鎮的紅心獼猴桃2001年由一名農戶從四川引進,因為效益好,2008年該鎮農戶開始大面積種植,短短幾年里,全鎮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躍升到5000多畝。
當產能擴張到一定程度時,對銷售渠道和銷售價格的擔憂,幾乎是合理而且必然的。這在散戶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