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一塊五一斤,桔子也是一塊五一斤,比外邊賣得便宜,也新鮮。”家住北京勁松中社區的張大媽從朝陽區農社對接蔬菜直銷點買了桔子和扁豆,對價格和質量她都非常滿意。
北京市朝陽區商委日前啟動了“朝陽區農餐、農社對接”活動,今后,農產品基地的蔬菜將不經過任何中間環節,直接進入餐飲企業和社區,這意味著社區居民購買的蔬菜將直接從農田端到餐桌,不僅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蔬菜價格,還可對農產品產地追溯源頭,保證食品安全。
據介紹,“農社對接”采取兩種模式:一是農產品售賣車,農產品基地的運貨車開進社區,直接在社區銷售;二是由社區提供固定的售賣點,農產品在售賣點銷售。
朝陽區首批進行“農社對接”的社區包括勁松中社區、農光里社區、磨坊北里社區和百環家園社區等9個社區,首批農餐對接的餐飲集團包括順峰酒樓、眉州東坡酒樓、旺順閣等20家餐飲集團,涉及北京市258家經營網點。
“你瞧,這些蔬菜都是晚上10點左右采摘。每天早上3點至4點間就開始往北京送貨,正常不到5點就能進社區,配送蔬菜種類不少于30種。”河北廊坊昊宇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高紅梅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后向直營點專供葉菜和應季蔬菜,從原本一周一次進社區增加到一周兩次,充分滿足居民的要求。
北京市朝陽區餐飲服務旅店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洋說,由于減少了流通環節,一方面,基地蔬菜的價格比北京社區周邊小農貿市場的價格便宜15%至20%;另一方面,合作社負責蔬菜的生產和質量檢測,保證直銷蔬菜的新鮮、綠色,每批運出的菜都會進行農藥殘留濃度的檢測和記錄。
“農產品的價格每天都有變化,對接的農產品價格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比能低10%。”徐洋說,對接價格由農產品對接辦公室統一確定,所有轄區內農產品的價格一致,協會將專門成立一個巡查隊以防止哄抬價格行為,一旦發現將對售賣點負責人進行處罰。
不到上午十點鐘,記者在勁松中社區見到,農社對接蔬菜直銷點的蔬菜幾乎售賣完了,僅剩下一些品相不太好的。十多位居民告訴記者,“蔬菜新鮮、價格合理。甚至自己點明想吃什么菜,下次蔬菜售賣車就能送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