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長假(下稱“十一長假”),對飽受擁堵之苦的游客來說,是“黃金粥”;對收入2000億的旅游業來說,是“黃金周”;對狂收8000億元的餐飲和零售業來說,是“狂歡周”;對諸多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來說,是“免費周”。
在這舉國消費的長假結束后,各行各業都在盤點自己的荷包,幾家歡樂幾家愁?
最大的贏家:零售、餐飲業狂收8000億
據商務部監測,9月30日—10月7日,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8006億元,比2011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增長15%左右。商務部的評價是“購銷兩旺、繁榮活躍”。
與之相比,2000億的旅游收入,實在是小菜一碟。
十一長假期間,各地商貿企業的打折、買贈、返現、降價、抽獎等一系列促銷活動,極大地激發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許多地區的重點監測企業,其單日營業額較平日大幅增長。貴州、天津、遼寧、廣西、陜西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22.9%、19.1%、20%和18.8%。
在限時折扣、限量特價、返利贈積分等傳統手段和微博、微信等新促銷平臺帶動下,金銀珠寶、服裝、數碼、家電等熱點商品消費全面開花。
其中,在國際金價持續上漲和投資保值等因素影響下,金銀珠寶類商品受到消費者熱捧。商務部報告顯示,石家莊北國商城黃金類銷售同比增長2.1倍;江蘇南通文峰大世界金銀珠寶營業額超1.1億元。
十一長假期間,婚宴、家宴、親朋宴扮演了假日餐飲市場的重頭戲。河北、遼寧、上海、廣東、重慶等地的各大中高檔酒店婚宴檔期排得滿滿當當,長春1.5萬多對新人的婚禮讓婚宴消費成為節日餐飲市場的主角。許多餐館營業額較平時增加兩成以上。上海、天津、青島、遼寧、吉林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9.0%、25.4%、22.3%、18.6%、15.5%。
旅游吸金王——山東總收入300多億
全國假日辦10月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十一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4.25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9%和44.4%。
按照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制定的要求,十一長假間,全國31個省份分別對轄區內的接待規模和效益進行了統計調查。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