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節前后,不少市民對豬肉價格“過山車”般的行情依然記憶猶新。而今年“雙節”期間,在市民的菜籃子當中,牛肉又來勢洶洶,與大起大落的豬肉價格相比,牛肉價格自去年以來持續上漲,特別是“雙節”過后,不僅沒有出現回落趨勢,反而上漲勢頭更為明顯,同比漲幅45%。牛肉價格上漲對養殖戶、消費者、零售商帶了哪些影響?又是什么原因在不斷地推高牛肉價格?11日至12日,記者走訪多家農貿市場及業內專家,進行了調查分析。
買的賣的都喊“貴”
11日,記者早早地來到沙土菜市場,作為城北地區有一定規模的果蔬肉食品零售市場,這里一向人聲鼎沸、生意興隆。
在肉販李小平的攤位前,家住附近的劉桂英大媽一邊翻看掛在架子上的牛腿肉,一邊問李師傅價格。當聽到每斤牛肉35元時,劉大媽吃了一驚,說道:“怎么價格又漲了,哪有這么貴的牛肉啊!”搖了搖頭離開了。在菜場內其他的攤位轉了一圈,劉大媽又回到李師傅的攤位,問能不能便宜點?最終,劉大媽花17元買了半斤牛肉。
“還沒有一個拳頭大就需要17塊錢,挺貴的,但也不能不吃,就少買點兒吧。現在一斤牛肉的價格可以買三斤豬肉了。”劉大媽指著稱盤上的牛肉苦笑著告訴記者。
采訪中,面對一再突破價格高位的牛肉,不少市民直呼“太貴了,吃不起。”價格持續上漲,牛肉販子是不是賺得盆滿缽溢了?
“還沒有以前賺得多,別人以為我們賺大錢了。信不信由你,每頭牛的收購價跟著在漲,批發價擺在那里,高進高出,減去費用成本,一頭牛賺的錢還比以前少了。”李師傅告訴記者,他賣牛肉已經有5年多的時間,每天凌晨3點多起來殺牛,然后騎摩托車載到沙土菜場銷售,平均每天要售出200斤左右,遇到過年過節的時候,銷量可達到500斤。為了保證牛肉持續供應,李師傅和父親經常會到渝水區人和、分宜縣楊橋等鄉鎮收購黃牛,圈養一段時間后再宰殺。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