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百萬的大白菜,只要別爛到地里就行!”17日上午,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崔廟鎮張家橋村的菜農張勇一臉沮喪,今年8月份,他和張文臣兩人承包了村里的80畝地,全部種上了白菜,如今白菜豐收了,卻找不到銷路,“豐收卻不豐產”的窘狀讓兩家人整日愁眉不展。
種白菜像“押寶”
17日上午,記者來到張勇和張文臣兩人的菜地,一顆顆水靈靈的大白菜綠油油地鋪了整整一地。菜農張勇拔下一棵白菜,掂了掂分量說,至少有10斤重。望著長勢喜人的大白菜,張勇告訴記者,他是第一年種白菜,所以在管理時十分用心,在他精心種植下,白菜長的特別好,顆顆水分充足個大飽滿,而且他用的肥料全都是生物有機肥,可以說,這些白菜全都是無公害蔬菜,“真正的綠色食品”。
而讓張勇和張文臣兩人郁悶的是,白菜雖然豐收了,卻沒有“豐產”。張文臣拔了一棵白菜邊清理菜葉邊說,為了增加收入,他們在麥收后,承包了村里的80畝農田,打算在秋后架設蔬菜大棚。可從麥收到秋收,農田不得不閑置很長一段時間,于是兩人商量種點合適的蔬菜。
張勇嘆了口氣說,種大白菜他們是第一年,一點種植經驗都沒有。種植之前,他們只是到滄州、山東、阜城、衡水等地蔬菜市場調查市場,結合網上的蔬菜批發信息,他們發現在麥收那段時間白菜批發價格在1元/斤左右,這樣的價格吸引了兩人的目光。
用張文臣的話說,“就像押寶一樣”,他們沒有再深入了解市場行情,買了種子就種上了大白菜。
只要不爛地里就行
白菜種到地里,張勇和張文臣兩人像照顧孩子一樣悉心管理,提苗、施肥、除蟲,兩家人就“長”到了白菜地里。可當他們再次關注白菜市場的價格時,卻讓他們傻了眼,用于當地銷量有限,白菜的批發價格一跌再跌,從1元/斤到0.7元、0.8元/斤,直到落到了現在的0.3元/斤。
據了解,阜城周邊的縣市區并沒有大規模種植白菜的傳統,蔬菜市場也沒有形成系統和規模。由于沒有形成規模種植,蔬菜批發商也不會到當地收購,所以張勇的白菜只能自己雇車到蔬菜市場銷售,而當地市場的銷量有十分有限,這可愁壞了張勇和張文臣。
張勇著急地說,他們種植的80畝白菜中,有十幾畝的白菜品種是早熟白菜,約有20多萬斤,并且已經到了收獲期,他們希望有人來收購了他們的白菜,“別讓白菜爛地里就行了”。
來源:燕趙都市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