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喝的那種奶源產地是荷蘭的奶粉沒有問題吧?我剛聽說一批進口奶粉檢驗不合格。”在北京馬連道一家嬰幼兒用品專賣店里,年輕媽媽馬欣著急地詢問著店內員工。而她所關心的正是已被口岸退運或銷毀的“問題洋乳品”。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8月份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名單中,常溫奶、奶粉及奶酪等多個國外乳制品品牌再次上榜。其中,從新加坡進口的兩批優萌配方奶粉和從新西蘭進口的一批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被檢出鈉、鉀超標或蛋白質、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等問題。
記者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上看到,2012年8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190批、化妝品4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5類產品,主要不合格產品是乳制品類、糕點餅干類和酒類,乳制品不合格率高居榜首,達51個批次。
在這份名單中,由沙頭角商業外貿有限公司進口的優萌配方奶粉一階段和二階段各一個批次(共約合5噸)的產品分別被指鈉、鉀超標和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另外,寧波東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26.385噸的orkloland(奧蘭)超級金裝嬰兒配方奶粉1段、2段、3段、1段(200克)產品則被檢出碘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這些不合格產品均未進入國內市場。”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新聞辦了解到,對以上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消費者可以盡管放心。
然而,“洋乳品”出問題并非首次。國家質檢總局的信息顯示,2012年前7個月,共有超過400噸的進口乳制品被檢出問題。一些知名的“洋乳品”品牌也榜上有名。
前不久,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對京、滬、穗三地醫務人員進行了一項奶粉品牌認可與推薦度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被訪者仍選擇購買洋品牌奶粉。
一邊是問題頻出的“洋乳品”,一邊則是消費者對洋品牌的不斷追捧。消費者執著選擇“洋乳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專家分析,消費者對“洋乳品”的盲目崇拜是一方面,但他們更看重的是洋品牌奶粉在質量、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實力。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具備核心競爭力使“洋乳品”強者恒強,其長期占據著高端市場,同時也折射出目前本土嬰幼兒奶粉企業面臨的困境。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則是國內企業在品牌建設能力方面的欠缺。“洋品牌”更注重品牌營銷,通過一系列品牌建設活動成功提升品牌美譽度,這不僅能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有的甚至能夠讓消費者認同品牌的文化價值,從而拉動市場銷售。上述人士同時也提醒消費者,被大眾“寄予厚望”的進口乳制品質量并非完美無瑕,食品的絕對安全是很難保證的,國內消費者應該打破對“洋乳品”的盲目崇拜,理性選擇乳制品品牌。作者:高亞蘭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