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7月下旬開始發生,甘肅馬鈴薯晚疫病8月上中旬進入流行期,至9月下旬,全省發生面積逾832萬畝,同比增加300逾萬畝,是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一年。經上下努力,該省馬鈴薯晚疫病的流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記者16日從甘肅省農牧廳獲悉,截至9月23日,甘肅累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1944.77萬畝次,是發生面積的2.34倍,大部分縣區普遍防治2次,重發縣區普遍防治3~6次,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挽回產量損失超過200萬噸(鮮薯)。
今年甘肅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早、流行速度快、陰濕區發病重、危害程度重,其發生范圍之廣,面積之大,危害之深重,是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一年。
6月下旬以來,甘肅大部分地方降水顯著增多,不少地方降水偏多100~270毫米,創歷史紀錄,馬鈴薯生長茂盛,田間濕度大,加之溫度適宜,非常利于病害的發生流行。同時,目前甘肅生產上主栽的新大坪、隴薯3號、大西洋、青薯9號等品種均是高感品種,一旦條件適宜病害就會很快大面積流行。
此外,目前甘肅生產上應用的種薯有的是從外省調進,有的是本省自己生產,質量良莠不齊,質量差的種薯多種病害混合發生,甚至在晚疫病危害之前就已枯死。隨著連作年限增加,多種土傳病害不斷加重,植株長勢差,抗逆能力下降,一旦遭遇晚疫病發生流行,地上部分很快枯死。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爆發流行性病害,早期控制好了,中后期就不會造成危害,早期控制不好,中后期控制就十分困難。今年部分地方早期防控有所放松,導致部分地方馬鈴薯晚疫病嚴重發生危害,一些田塊植株全部枯死。
甘肅省農牧廳建議,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要把馬鈴薯晚疫病防控作為農業生產的重點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立足全程防控,化學防治力求防早,輪換用藥,努力控制危害。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