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每月都會公布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據統計,近14個月以來,共有34批次進口奶粉在入境口岸被檢驗檢疫出質量問題,總重量超過270噸,其中四分之三為嬰幼兒奶粉。(10月17日《華商報》)
進口奶粉也靠不住,這是讓國內消費者無比神傷的消息。當然,可能也有人暗自竊喜,并以此為國產奶粉辯護———看!進口奶粉不也問題頻出嗎?大家還是買國產奶粉吧,畢竟便宜。
任何商品都難免出現質量問題,洋奶粉自然不會例外。不過,以前似乎沒聽說進口奶粉大面積不合格,如今14個月就查出問題洋奶粉270噸,涉及20家奶粉制造商,這種變化因何而起?依據新聞報道,可大致厘清其中脈絡,并發現其背后大有玄機。
其一、這些問題洋奶粉在國外原產地大多不著名,消費者甚至聞所未聞,只因受中國消費者追捧而“被著名”;其二、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猛增到70%至80%,近年來,澳大利亞等國突然冒出許多新興奶企。其三、這些新奶企大多是中國人在操控,找當地企業代工,貼牌生產的奶粉專供中國市場。有乳業專家稱,目前還有70多家這樣的奶企正在澳大利亞等國排隊申請商標注冊。
你一定已經看明白了,這些問題頻出的所謂洋奶粉,其實仍然是“中國商人制造”,只不過制造地點挪到了國外———國內消費者不相信國產奶粉?那好辦,我就到國外去注冊一個洋品牌,代工、貼牌、出口,漂洋過海運到中國,不愁銷路,還能賣個好價錢———這就是近年來洋奶粉問題猛增的“秘密”,其幕后主持仍是中國商人。可憐國內的消費者,哪能料到咱的同胞有如此高招?還以為自己買到正宗進口奶粉呢,豈料只是買了個“洋馬甲”。
平心而論,在全球化時代,中國商人到國外貼牌生產所謂的洋奶粉,即使專供中國市場,這種“迂回戰術”也未嘗不可。但問題是,中國商人生產的所謂洋奶粉,為何像國產奶粉一樣不可靠?同樣是在國外生產奶粉,銷售別國市場的洋奶粉較少出現質量問題,而專供中國的洋奶粉就問題頻出,差距為何這么大呢?
來源:羊城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