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秋保護地蔬菜開發中,鐵嶺市各地紛紛結合本地實際對蔬菜小區高標準規劃設計并施工,提高了保護地蔬菜開發的質量和檔次。
改造舊棚提高標準
10月21日,在鐵嶺縣蔡牛鎮東貝河村保護地蔬菜開發現場看到,菜農們正在興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朱艷勇的帶領下對竹木結構的舊棚進行改造。菜農楊寶山表示,他家共有2個溫室大棚,已經使用七八年了,原來是竹木結構,這次全部改造成高標準的鋼筋骨架大棚。鋼筋骨架可以大幅度提高棚室保溫效果,提高蔬菜的產量和品質,經濟效益比竹木結構的增加近一倍。
鐵嶺縣蔬菜局負責同志說,在實施舊棚區暖棚改造工程中,要求溫室主體改造后,溫室脊高要達到2.8米以上,兩側山墻及后墻要進行加厚和平整,后墻表面不能有雜草及秸稈出現;小區內配套設施修復要做到邊溝暢通、清潔、整齊,小區內水、電完備,路面平整,小區內不許亂放柴草、亂倒垃圾。開原市、調兵山市也都對保護地蔬菜開發面積和標準提出了具體要求。
市蔬菜站負責同志說,今秋鐵嶺市新建的蔬菜大棚普遍采用高舉架、半地下模式,大棚的高度、跨度比例、夾角更加合理,這說明鐵嶺市的保護地蔬菜開發已經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邁進。
開發面積注重規模
鐵嶺縣在秋季保護地蔬菜開發中注重規模,首先是集中連片開發一批。按照擇優扶強的原則,在集中開發李千戶鎮三道溝村1100畝高標準暖棚小區、熊官屯鎮小白梨村2000畝高標準冷棚小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老棚區水電設施條件好、棚區間距大的特點,把老棚區改擴建作為鞏固開發成果的重點,在老棚區插擴建一批蔬菜小區,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新老相互促進的開發格局。
開原市以群眾基礎好、產業發展快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在八寶鎮大灣屯村、胡家村、中固鎮沙河子村、大白廟村新開發了4個高標準百棚以上設施規模小區,小區按照開原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進行選址和施工,使蔬菜開發由各家分散向高效集約模式轉變。
市農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今秋各地在蔬菜開發中注重規模,實行連片開發,新建日光溫室小區在50畝以上、冷棚小區要在100畝以上。在此基礎上,各鄉鎮還對生產技術好、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老蔬菜小區擴大外延,打造集中規模優勢和效益優勢。
來源:遼寧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