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從唐縣縣委宣傳部獲悉,該縣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的棗樹好果率達到90%,表明今年聯合開展的棗縮果病防治研究成效明顯。
據唐縣林業局局長趙靈安介紹,今年在該縣羊角鄉木蘭村設立棗縮果病防治試驗基地,邀請河北農業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主任毛永民研究員聯合攻關,共同協作,采取農業、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技術措施,開展棗縮果病防治研究。8月底調查,該基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的棗樹縮果病發病率低于2%,對照發病率為50%以上。在果實采收前的10月2日調查,該基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的棗樹好果率達90%,而對照好果率低于10%,棗縮果病防治取得明顯成效。
據了解,棗縮果病是我國各大棗區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棗果,引起爛果和落果,大發生時輕者減產,重者絕收。近年來研究表明,棗縮果病是由細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發病與棗果外皮破損有直接關系,也與棗果的發育時期有關,防治難度很大。唐縣是河北省紅棗大縣,年產量達1萬噸,是當地支柱產業之一。但近幾年,棗產區棗縮果病發生范圍不斷擴大,導致棗果的產量和品質下降,個別地區甚至嚴重發生,大大降低果農的經濟收入,阻礙紅棗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防治迫在眉睫。鑒于此,唐縣借助外力進行攻堅,力爭防治技術在短期內實現突破。并且實驗基地選在該縣紅棗生產核心產區,具有明顯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明年和河北農業大學繼續合作,進一步擴大試驗示范范圍,爭取早日攻克棗縮果病防治難關,掃除這個紅棗產業發展障礙。”趙靈安滿懷信心地說。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