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養鵝換油鹽醬醋,現在養鵝脫貧致富?!苯裉煜挛纾诓枳遄灾慰h石碌鎮香嶺村養鵝合作社的鵝場,合作社理事長林文笑著說,有了發展思路,有了扶貧好政策,原來致富并不難。
今天,香嶺養鵝合作社的首批“昌香鵝”開始出售,來自澄邁的銷售商開著車來拉鵝。林文站在一旁邊看人抓鵝邊笑著說,這批飼養的1800只鵝,可以給合作社帶來三四萬元的收益。
看著一只只鵝被放進鵝籠,有一個人比林文還高興。他叫唐明光,是香嶺村的低保戶,如今他和另外一名技術人員具體負責鵝場的工作。根據合作社的規定,唐明光除了享受社員待遇外,每賣出一只鵝,他還有5元錢作為飼養員的工資。他高興地說:“這批鵝一賣,我就有了4500元的工資收入。”
香嶺村是一個黎族行政村,位于石碌鎮西北面,距縣城16公里,離環島高速西線邦溪路口僅1公里。全村總耕地面積6600畝,其中水旱田443畝,坡地面積5557畝,有5個自然村230戶、1326人。香嶺村是革命老區,但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一直以來,村民僅靠種植木薯等傳統作物獲取微薄收入,村里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出去打工而不愿在家務農。
3年前,省委組織部“聯村進企”活動開展,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成了香嶺村的對口扶貧單位,先后有4名農村指導員及“第一書記”入駐香嶺,在昌江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香嶺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0年、2011年,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及昌江縣委、縣政府先后出資共計20多萬元,兩次購買鵝苗扶持香嶺村民發展養殖業。同時,香嶺村委會聘請了養殖專家到村里講解養鵝的方法,以及如何防治鵝苗生病等技術。2011年春節,村民通過銷售所飼養的鵝,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可是,這種濟困式、分配式的扶持方式也有不足:村民分配到鵝苗養殖銷售后,出于對成本、風險的考慮,便不再有個人出資繼續飼養的意愿。
但是通過養鵝,村民確實看到了真金白銀。如何打消村民的顧慮?在“第一書記”的鼓動下和努力下,昌江民宗委向上級部門爭取了20萬元扶持資金,用來幫扶香嶺村發展合作社。
來源:海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