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3日電據農業部網站消息稱,截至10月22日,全國秋糧已收獲9.71億畝,完成種植面積的83%。從各地田間測產和實打實收情況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加上已收的夏糧和早稻,全年糧食近九成已豐收到手,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九年增產。
據悉,今年糧食生產在高起點、高基數上,經受了年初南方持續低溫陰雨、東北和西南秋冬連旱、黃淮地區嚴重夏旱、多次強臺風以及江淮小麥赤霉病、東北華北粘蟲等多種災害的考驗,實現“九連增”,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為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總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糧食生產的好形勢來之不易,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各地區各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得益于各級農業部門務實高效的工作,得益于廣大農技人員和農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一是政策扶持更加有力。中央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繼續開展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擴大農業四補貼規模,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釋放強烈信
號。特別是出臺了冬小麥“一噴三防”、東北玉米抗旱“坐水種”、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等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安排專項資金33.15億元,針對性強、指向明確,有力調動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了防災增產技術到位率。
二是科技支撐更加有力。扎實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科技人員進村入戶、蹲點包片,開展指導服務,推進關鍵技術落實。組織專家分區域、分季節、分品種制定生產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民因時因地因苗落實田管措施。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擴大創建規模,選擇5個市(地)、50個縣(市)、500個鄉(鎮)開展整建制試點,示范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三是防災減災更加有力。全年立足抗災奪豐收,分區域、分災種制定防災預案,提早做好防災各項準備。針對重大天氣變化,及時發布災害預警,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加強分類指導。農業部先后派出74個工作組,深入受災地區了解災情,協助地方搞好農業救災工作。
來源:中國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