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栽培歷史
核桃是重要的堅果類果樹和木本油料樹種,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干果。大理白族自治州核桃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早在3500多年前,大理境內的瀾滄江流域就有核桃分布。據《蠻書校注》記載,“蔓胡桃出南詔,大如扁螺,兩隔,味如胡桃”。1000多年前,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境內就培育出了核桃良種大泡核桃。清代安徽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說:“核桃以漾濞江為上,殼薄可掐而破之”。大理是發明和應用嫁接技術較早的地區,幾百年前就實現了核桃的良種栽培。大理還是我國南方優良核桃品種“漾濞核桃”、“拉烏核桃”和“三臺核桃”的原產地、主產區和重要商品出口區,同時也是“云南薄殼山核桃”和“新疆核桃”的適宜引種栽培區。
小核桃造就大經濟
大理白族自治州山區面積占其土地面積的93.4%,農村人均占有林地面積9.9畝,為農村人均耕地面積的10.6倍,是農村最大的土地生產資料。“困難在山,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面對如此州情林情,為實現農民致富奔小康,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核桃產業的發展,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和《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意見》,把核桃作為廣大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來培植,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州核桃產業的發展,使小小核桃變成了支撐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