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東民生消費食品蔬菜價格波動劇烈,至今為止,環比最高增幅達46.18%,菜籃子價格的劇烈波動對國內物價影響極大。”上周末在廣東省蔬菜產業協會主辦、南方農村報承辦的“廣東首屆規模菜場安全高效管理論壇”上,記者獲悉,為保障市場供給、穩定國內民生物價,同時為避免“菜貴傷民、菜賤傷農”,廣東正在大力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和標準化生產。據悉,廣東各級政府已出臺或計劃出臺多種扶持政策,鼓勵企業產業化安全生產,并引導流通、消費市場安全消費,而行業、企業也在積極投入,創新營銷模式,打造品牌。
個案
標準化種植 產值大幅提升多倍
“大棚種植大幅提高產量,別人種芥菜一年只有2-3造,我們則可達到4造;每造畝產2000kg,至少比別人增產約30%,一畝地每造平均比別人收入提高1800元。”日前,在廣東茂名電白縣水東芥菜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正綠菜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的田間小道上,記者看到每一畝菜地的上方都有大棚罩著,大棚上方中間的噴淋系統正在向菜地噴水。
該公司技術顧問陳釗銘高級農藝師告訴記者,這種大棚附有水肥一體化自動噴淋設施,可以將水和肥料按規定比例混合,并均勻噴灑到田里,大幅度節省人工投入。
目前該公司的生產基地只有300畝菜地裝設了大棚,接下來的900畝地將陸續投入,安裝大棚設施。
正綠公司的標準化種植不僅在種植設施和技術上改進,在食品安全、環保方面也有嚴格規范要求。陳釗銘告訴記者,從2007年他們就嘗試采取標準化種植,并制定和實施統一規范的生產操作規程,如對病蟲害的控制以農業、物理、生物措施為主,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的施用;施肥以不含有毒物質、有害生物的腐熟有機肥為主,不施用含硝態氮的化肥,作物收獲前30天停止施用化學氮肥。
“產品調出都附加有食用農產品標識,產品質量安全可溯源。”陳釗銘說,田里每一批芥菜收成、外運之前,他們都會將菜送往茂名相關檢測中心檢測農殘、水分、重金屬等項目,檢測合格后才出貨。
來源:南方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