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到25日,菜農們辛苦一年的收成就要看在這短短的25天里能不能贏得收益。
昨天,在長春市南關區的一處住宅區聚集的農貿市場,成車的土豆、大蔥在市場上并不少見,只剩一天的時間,這些菜還能賣出多少?菜農們能不能賺回這份辛苦錢?從農安來的于成安,今年51歲。記者看到他時,他正一個人坐在地上抽著煙。身后藍色的半截貨車上堆滿了葉子已經打蔫的大蔥,身旁是七八捆供顧客挑選的散蔥。于成安在秋菜開市前,就讓兒子開著貨車拉自己進了城。他自己不會開車,兒子把他送到農貿市場以后,還要去工地上干活。他一個人守著自家拉來的幾千斤大蔥,等候買主的光顧。
剛進城的幾天,他的賣蔥地點在朝陽區的一家農貿市場,市場每天收他10塊錢的稅費,“待了15天,一共交了150塊錢。”于成安從家出來后,每一筆花銷都記在心里,“從家里到城里,貨車跑一個來回是320塊,每次能拉七八千斤。家里一共8萬多斤大蔥,現在還剩1.5萬斤左右,來回跑了9次。中間車壞了2天,修車花了800塊錢。在城里這些天住在車里。于成安告訴記者,他在長春的這些天,每天吃飯的錢不超過10元。
按照他現在賣掉的大蔥情況看,車費2880元,吃飯250元,修車800元,稅費150元,一共3080元,這是他在長春20多天的所有開銷,他說除去種植成本,差不多能剩下三四萬元。
在長春賣秋菜的這些天,最讓他溫暖的是,下大雪那天,一個買菜的女士看他穿得太少,送來了羽絨服。采訪結束,于老漢的大蔥攤來了顧客,他按照顧客的意思幫忙挑蔥,他說,等明天兒子來接他的時候,再看看能剩下多少大蔥,如果剩的多,就最低價處理了。雖然今天就是秋菜下市的日子,但昨日記者在各個農貿市場,依舊可以見到整車的白菜、土豆,還有數量較少的胡蘿卜等。
對于今年的秋菜銷售,長春市農委蔬菜辦處長于成田表示,在秋菜上市的這段時間里,雖然每天銷售情況不一,但總體情況與往年相比基本穩定,其他品種的秋菜數量有所增加。這么多年秋菜市場的變化,不少有經驗的菜農也摸索出了規律,適當地調整老式秋菜和新品種的比例,隨著人們儲存秋菜習慣的變化而變化,既能賣得上價錢,還能有銷量。
來源:新文化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