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蔬菜價格降低減輕了市民菜籃子的負擔,但部分蔬菜留在地頭賣不出去,也讓菜農直犯愁。面對忽高忽低的市場波動,一些農業合作社卻通過簽單銷售等形式,實行規?;a,穩住了市場。
簽了單,價格就不能改
24日,在歷城區唐王田豐蔬菜種植合作社,近7000平米的聯棟溫室內種植著豆角、辣椒、黃瓜、鮑芹等蔬菜,3位工作人員正在采摘成熟的水果黃瓜,新鮮的黃瓜一個個整齊地擺在筐里。合作社理事長陳學奎剛從市區送菜回來,手上還帶著泥土。談到10月份以來一些地區出現的蔬菜滯銷現象,陳學奎表現得比較從容,“和分散農戶相比,我們的訂單農業占了四成左右,主要和一些專賣店、超市簽訂合同,還為一些合作單位提供蔬菜。我們的蔬菜品質高,訂單價格要比普通蔬菜價格稍高。訂單下完后,將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銷售,受市場的影響較小?!标悓W奎說。合作社種植的靈芝山藥的市場價可以達到每斤10元,黃心白菜市場價可達3元一斤,而現在普通白菜的價格每斤只有幾毛錢。無公害韭菜則和超市簽合同,價格比普通的韭菜貴3—5倍,平均價格在10元一斤。
在濟陽縣曲堤鎮黃瓜種植基地,黃瓜剛開始收獲。早上天一亮,農民們就到大棚里摘黃瓜,到9點就有客戶上門收貨。現在,一個大棚一天差不多能賣三四百斤,農民們說,到了下個月,預計一天能賣七八百斤。
在整個農產品價格相對較低的當下,這里的黃瓜價格和去年同期沒有太大變化。該鎮副鎮長王興泉回憶,最初大棚剛建立的時候,由政府幫著聯系客戶,現在曲堤黃瓜蔬菜基地在全國各地都已有了客戶?,F在黃瓜剛開始下,已經有二三十家客戶過來買黃瓜,到了下個月,會吸引六七十家客戶,過幾天東北的客戶來了,銷量肯定會增加不少,廣闊的銷路避免了因一地經濟原因造成的滯銷問題。
規?;a才有議價能力
終端市場并非對所有前來推銷的農戶都“買賬”,只有那些形成規模化生產的蔬菜在議價中才有主動權。
來源:中國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