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對日本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域的最新研究發現,輻射仍在繼續向周邊環境滲入。對當地海域捕撈的魚進行檢測后發現,其受污染水平仍然高出正常水平,其中40%不符合食用標準。
美國《科學》期刊25日刊登的一份報告指出,抽樣調查顯示福島核電站附近海域的魚所含的放射性水平仍舊高出預期,而且沒有下降跡象,預計未來10年都沒有食用的可能。從檢出的放射性銫的分析情況來看,它可能是存留在海底,或者是繼續向海中滲透。
“這些魚將在很長時間內禁止食用,”負責撰寫該報告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家肯·比塞勒說,“最讓我感到吃驚的就是,這些魚的放射性含量沒有降下去。”
《科學》期刊預計:福島未來10年無魚可食
福島地區接連曝出食品放射性超標
近來,福島地區接二連三曝出食品放射性含量超標的新聞。日本福島縣政府本月24日發表消息說,對全縣今年新稻米的檢查后發現,須賀川市收割的稻米中,發現放射性銫的含量為每公斤11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政府新頒發的食品安全標準10貝克勒爾。而在與日本東京都相鄰的埼玉縣內,相關部門從野生日本鹿體內檢出超過日本國家安全標準8倍以上的高濃度放射性銫,每公斤鹿肉含放射性銫820貝克勒爾。去年12月,日本明治乳業公司首次從奶粉中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每公斤奶粉最高放射性銫活度為30.8貝克勒爾。
緊急設定食品中銫含量暫定標準
受福島核事故影響,日本政府今年4月緊急設定了食品中放射性銫含量的暫定標準,為每公斤100貝克勒爾,這一標準較之前的500貝克勒爾更為嚴格。比塞勒指出,這并不是說安全標準改變了,而是政府為了讓民眾更加安心。
放射性銫是核爆料和反應堆運行產生的主要裂變產物。環境中銫-137進入人體后易被吸收,均勻分布于全身;由于銫-137能釋放射線,很容易在體外測出。進入體內的放射性銫主要滯留在全身軟組織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濃度較低;較大量放射性銫攝入體內后可引起急、慢性損傷。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