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草莓種植大戶在天宮莊園技術交流后預測,第一批果實可于11月下旬上市,比常年提早10天左右,品質不會太差。
今年全區共有2460畝草莓,種植面積與去年基本持平。如果后期天氣不出現異常情況,今年有望是個豐收年,但莓農仍擔心草莓集中上市會遭遇銷售難題。
集士港種植大戶肖柯明說,今年草莓育秧期間,我區遭受了強臺風“??币u擊,全區草莓秧苗“全軍覆沒”,大部分莓農都是從建德購買的秧苗。田里的蔬菜瓜果在臺風中受損嚴重,草莓因此比往年提早三五天下種,屆時集中上市不可避免。
曾經畝均收益達到2萬元的草莓,一度是莓農的致富果。近年來,隨著種植規模成倍擴大,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有的莓農甚至連成本也沒收回。
莓農還表示,3年來,人工成本從每天約70元漲到了現在的110元。種植草莓最花人工,光是采摘、分裝的人工成本,每公斤就占到6元。從8月份整田育秧起雇人,到第二年2月份,一年起碼9個月,一般一個人只能管理1.5畝地,以每月3000元計算,一畝地一年的人工支出就要1.8萬元。
近十年間,在農技部門的推廣下,我區草莓品種得到改良,以“紅頰”、“章姬”為代表的一批優質草莓替代了傳統的“豐香”草莓,價格也因此翻了幾番,剛上市的優質草莓每公斤售價近60元。去年,當全區草莓平均售價只有每公斤20元的時候,天宮莊園依托采摘游,每公斤售價達40元。區農技站高級農藝師邱宏良表示,鄞州草莓種植,在提升質量的前提下,控制面積很重要,同時要往采摘游方向發展。面對銷售難題,我區個別莓農未雨綢繆,嘗試走差異化發展道路。莓農肖柯明另一個身份是藺草企業主,他表示,要提高草莓附加值,深加工、產業化才是出路,比如做成草莓醬等,這在臺灣已十分成熟,值得借鑒。
來源:中國水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