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漸涼,一些北方消費者開始在家中調制可樂姜湯防治感冒。最近沈陽的喬女士將沒開啟的易拉罐可樂放在沸水中加熱,結果導致罐體爆炸,鍋內開水和熱可樂四濺,將她的手臂燙傷。
無獨有偶,北京市民胡大媽在家庭聚餐時,因為想喝熱飲,于是把玻璃瓶裝飲料放在最近剛拿出來使用的電暖氣旁加熱。誰知還沒來得及打開,只聽“砰”的一聲巨響,玻璃瓶爆裂了,濺在胡大媽的脖子上,驚慌的胡大媽在家人陪同下趕到醫院,所幸受傷還不算嚴重。
飲料包裝爆裂頻頻傷人
飲料傷及消費者安全不僅僅在加熱之時。今年8月26日,一則冰凍罐裝飲料劃破男童臉的報道吸引了許多人關注。8月25日晚9點,上海嘉定一男孩從冰箱冷凍室拿出一罐碳酸飲料,開啟時發生爆炸。因氣體噴發力度過大,罐口鋁片拉環劃到孩子臉上,不僅劃傷了面頰,還穿通了腮部,男孩轉了三家醫院接受治療,一共縫了30多針。
除了加熱、冰凍飲料可能會引起爆炸,暴曬罐裝飲料和普通裝飲料、酒類也可能導致爆炸。公安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員稱,每年的盛夏許多地方都有因為車內溫度過高致使飲料和打火機爆炸的事例,事后警方經過仔細查看分析,發現原來是車內溫度過高惹的禍,為此有些地方公安交警部門會專門發布預警提醒駕駛者注意安全。“炎炎烈日經過暴曬后車內溫度達到60℃以上時,一些塑料(9955,-355.00,-3.44%)打火機外殼會因為不能承受液化丁烷氣體膨脹進而發生爆炸。爆炸時若碎片與車內飾材料產生火花,在密閉的汽車內很有可能會引燃丁烷蒸氣造成燃燒;罐裝飲料在高溫或劇烈晃動下則有可能導致罐體破裂乃至爆炸。”這位官員解析說,除了罐裝飲料,玻璃瓶啤酒也是暴曬后可能發生爆裂的危險物品。
疏忽警示為主要原因
近年來飲料包裝爆裂傷人的事件頻頻出現,消費者不禁要問:原本豐富美食生活的飲料緣何會變身為“殺手”?
針對今年8月冰凍飲料包裝劃破男童臉的事件,產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公司會積極處理此事,并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合情合理妥善處理好消費者的反映和訴求。同時也衷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按照產品標注的貯存條件和注意事項,進行妥善貯存和正確消費。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