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貴州茶園面積達到430萬畝,居全國第二。銅仁市已建成103.5萬畝,其中,石阡縣達28.5萬畝,規模全省第二。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省茶園面積將發展到700萬畝,為黔茶10年內實現千億產值打下堅實基礎。
石阡縣發展茶產業注重以短養長,擬在10萬畝幼齡茶園里套種中藥材,力爭3年后建成5萬畝中藥材基地,以此帶動10萬農戶脫貧致富。
深秋時節,石阡縣一些大小茶園里,到處可見農戶套種耕作的身影。在龍塘鎮大屯萬畝茶葉基地,記者看到,村民王世琴正和幫工除草,今年,她家茶園套種了10畝麥冬。她家的茶園還沒到采摘期,麥冬長勢較好,可以為家庭帶來收入。
近年,石阡縣為合理利用土地、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提高茶農管理茶園的積極性,大力鼓勵農戶在1—3年的幼齡茶園里四季合理套種中藥材、花生、辣椒等適宜作物。
去年,古耕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與該縣達成協議,投資1萬多畝中藥材生產基地,種植金銀花、麥冬、射干、丹參等。據悉,農民在茶園、林蔭地種植中藥材,每畝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大屯村民林富玉共在300畝茶園里套種了射干、麥冬等,長勢比較好,有的明年就可采挖。他說:“種茶花了不少錢,茶葉又要兩三年過后才慢慢開始見效,套種藥材是個吹糠見米的事情,不用另外花錢租地,還能夠額外增加收入、管好茶園。”
該縣農戶在茶葉基地套種中藥材過程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發展模式,農民種植的中藥材由古耕公司負責包銷,并確保農民種植中藥材每畝收入在1000元以上。
古耕公司負責人郭太瓊說:我們的目標是年產中藥飲品1000噸、半成品500噸以上,解決全縣1000人就業,可帶動2萬多農戶脫貧致富。
到10月下旬,全縣已在茶園里套種了1萬多畝藥材,今冬還將套種2萬畝。據悉,該縣力爭3年建成5萬畝中藥材基地,以此推算,被“套”的幼齡茶園約為10萬畝,可帶動10萬農戶脫貧致富。
記者手記
加快“減貧摘帽”步伐,產業化扶貧是有效手段之一。近年來,貴州大力發展生態茶葉、核桃、中藥材等農業產業。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