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暮秋,氣溫直線下降,“社長”馮素榮往豬場里跑的次數更多了,“要時時看著,別有啥毛病”,在自家豬場轉了幾圈,馮素榮盯著每一個細節看。“我可不是"社長",我是理事長”,聽記者管她叫“社長”,馮素榮連連擺手,加以糾正。
馮素榮是凌海市大業鄉的普通農民,2008年,看到國家支持農民成立合作社,飼養多年生豬的馮素榮“帶頭吃螃蟹”,成立了養豬專業合作社。因為自己的豬場在一個山溝溝里,所以這個合作社取名“老溝種豬繁育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現在,馮素榮的合作社已有社員163名,其規模在凌海地區位列前茅。
值得馮素榮榮耀的,并不僅僅是合作社的規模大,“通過合作社,俺們的生豬賣進了北京,而且還賣上了高價錢,你說值得說一說不?”“老溝種豬繁育專業合作社”和北京一家食品加工廠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對方不僅保證生豬收購,價錢每斤還比市場價高出2毛錢。把自己飼養的生豬高價賣到北京,這是零散飼養戶不敢想的事,沒門路不說,生豬如何運輸、賣完之后如何結款……這都是難事。而如今加入了合作社,社員只要喂好自己的豬就行了,其余的全都由合作社來操作。
“加入合作社敢情好,咱們農民得實惠啊”,雙羊鎮的王大爺去年加入了“老溝種豬繁育專業合作社”,他掰著手指頭給記者念叨加入合作社的好。首先,獸藥質量有了保證,而且合作社的“團購價”要比市場上便宜20%至30%。其次,飼料也能買得便宜,每噸能少800元至1000元左右。加入合作社后,技術上有人指導了,有啥難事也有人管了,最主要的是銷售不愁了,而且還能賣上高價,這“幾少一多”綜合來算,飼養戶百分之百得實惠,“這么說吧,加入合作社,我的年收入能比之前增加兩萬多”。
凌海市是省政府確立的“一縣一業”生豬主導產業縣、無公害畜產品標志使用示范縣,已經連續5年被納入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目前,凌海全市生豬年飼養量達400萬頭,年出欄肥豬276.9萬頭,畜牧業總產值實現46.76億元。“凌海的生豬飼養能發展這么好,專業合作社功不可沒”,凌海市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玉才說。目前,凌海地區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達68家,每個成員年均收入1.85萬元。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