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葡萄酒行業銷售正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已經初步確立。同時,葡萄酒的釀造工藝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產區優質葡萄基地相繼建立、市場監管機制逐步完善,中國的葡萄酒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隨著進口酒的大量涌入,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大大下降。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國產和進口葡萄酒的銷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后,首次出現波動的跡象。最近“張裕農藥殘留”事件又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使國產葡萄酒雪上加霜。關注食品安全,應對新的消費環境,研究新的消費群體,成了擺在企業營銷人員面前的又一大課題。種種跡象表明,我國葡萄酒產業已經進入艱難的轉型時期。
如何應對新的消費潮流,加快葡萄酒的產業轉型?
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市場引導型轉到生產引導型上來,認真研究產地風格及葡萄酒的個性。目前,國內葡萄酒消費結構已開始從正金字塔結構向倒金字塔結構的重大轉型。同時,高級葡萄酒正走向細分化、個性化、定制化。
一方面國產葡萄酒企業要大力發展葡萄生產基地,從源頭上來提升葡萄酒質量,生產出優質的葡萄酒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要更多的關注食品安全,從葡萄園開始把好產品質量關。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在葡萄園管理、葡萄酒的生產和流通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將食品安全問題真正落到實處。
另一方面國產葡萄酒企業要注重產業升級,在盈利模式、營銷方式、品牌推廣、渠道建設等方面進行調整,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當前國內葡萄酒文化和飲用方式的宣傳遠遠不能適應葡萄酒快速擴張的需求,對“農藥殘留”與“農殘超標”的誤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就需要葡萄酒企業、行業權威機構和媒體積極動員起來,把真正品質優良的產品和信得過的葡萄酒企業及經銷商,推廣給廣大的消費者,引導人們正確飲用和鑒賞葡萄酒的同時,還要對葡萄酒的生產過程等因素有一個科學客觀的認識。
本文發表于《葡萄酒商務》2012年第8期
來源:中國葡萄酒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