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螃蟹賣得“火”,兌換真螃蟹卻屢屢“節外生枝”。記者今天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獲悉,9月以來受理消費者有關大閘蟹的投訴已有15件,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少。其中,紙螃蟹引發的“兌換風波”時有發生,甚至有消費者“去年的螃蟹”等到今年也沒有吃到。
“常年有效”突然變卦
家住奉賢區的曹女士有一張上海券耕貿易有限公司的大閘蟹提貨券。提貨券上注明:請提前24小時打提貨電話,收到蟹時將券還給本公司送貨人員。提貨券同時注明,在蟹季(9月至12月)之內常年有效。
今年國慶節期間,曹女士想起這張提貨券,就撥通了提貨熱線,沒想到對方一口回絕,理由是該公司自去年起開始賣蟹卡,券已經不能再用了。“他們說不能用就不能用了,根本沒有商量的余地,”心有不甘的曹女士撥通了“12315”投訴電話,要求對方按提貨單約定發貨。在閔行區消保委的介入下,商家最終為曹女士送來了大閘蟹。
“死蟹之爭”不了了之
又到吃蟹季節,可張阿婆還在為“去年的蟹”煩心。
去年冬季,張阿婆撥打了蟹券上的送貨號碼要求送蟹。蟹是商家委托快遞公司送來的,每只都用草繩扎好,快遞人員要求張阿婆簽收后就走了。未料,張阿婆蒸蟹時解開草繩一看,10只蟹中3只是死蟹。“900多元的蟹券,吃到的居然是死蟹?”張阿婆家人根據快遞單上的聯系方式,撥通了上海良仁商貿有限公司的電話,要求換蟹。“后來,對方讓快遞人員來取蟹,但更換的蟹遲遲沒有送來。”
受理該起投訴后,市消保委工作人員調查得知,良仁公司是受另一家上海蟹記實業有限公司委托發貨的。在消保委工作人員多次聯系協調中,雙方都各有說辭,再以后索性電話也沒人接了。直到近日再次撥通兩家公司的電話,一家表示自己只是代人送蟹,不管其他事情;另一家則稱當初處理此事的工作人員已經離職,具體情況“記不清了”,同時又稱消費者未能當場驗證螃蟹生死,“誰知道螃蟹是怎么死的”。看來,這盒螃蟹的“生死”之爭只能不了了之。
“紙螃蟹”難換好螃蟹
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蟹店都加入到搶發蟹券的行列,網上的“紙螃蟹”更是四處橫行。“紙螃蟹”票面價值從200多元到八九百元甚至高達上千元。但是,消費者手里的蟹券最終能否變成貨真價實的大閘蟹呢?
“真正想吃螃蟹的人,都不會買蟹券。”市消保委工作人員分析說,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蟹券,有的是經銷商自養自銷的,心里有譜,風險較小;有的經銷商并不養蟹,而是找養殖商談好價錢按比例分成,自己只負責賣券,碰到斷貨蟹都提不到。此外,由于蟹券絕大多數是用來送人的,因此蟹券票面價格虛高的現象普遍存在。螃蟹送上門,消費者很少有“物有所值”之感。(記者薛慧卿)
來源:新民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