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我市生豬自主供給率,根據廣州市政府的部署,市農業局會同發展改革委、經貿委、財政局、物價局、工商局等6個部門共同廣泛調研,并多次征求湖南、廣東等省內外10多個地區畜牧部門以及溫氏集團等近20家省內外養豬企業和養豬合作社、有關專家的意見后,制訂了《廣州市定點供穗生豬養殖基地建設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被今日(10月29日)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
廣州作為1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年消費生豬650萬頭,而本地年出欄生豬230萬頭,其中,約100萬頭供應香港及其它珠三角城市,約520萬頭生豬依靠外地供應。隨著經濟與城市化發展,廣州市生豬消費量將繼續增長,但是本地生豬養殖空間越來越小,加之外地對生豬環保越來越重視以及自身消費增長的需要,外地生豬供穗也將越來越難保障,廣州生豬供應面臨質量、數量安全風險,迫切需要制訂長遠政策,建立穩定可靠的基地,從根本上解決生豬供應問題。
《辦法》結合廣州實際,按照“相對集中、平等自愿、市場引導、財政補貼、互利雙贏”的原則和“自建基地為主,保證自主供給”的思路,建立大型供穗生豬養殖基地主導我市生豬市場供應的格局,改變我市生豬來源復雜、供應保障有風險、質量難監管的狀況,逐步實現生豬自主供給率、自建基地比例70%以上的目標,最終解決廣州生豬數量和質量問題。
《辦法》共十七條,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一是鼓勵市內、外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合作社成為定點供穗生豬養殖基地,并與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實現供穗生豬基地化、基地認定化,做到供穗生豬自主可控,穩定生豬市場供應,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市民優質肉品供應。綜合各方面意見,《辦法》第四條對申請成為供穗基地的企業、合作社規定了較嚴格的資格條件,以保障供穗基地生豬的質量安全。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