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產業是茶陵縣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全縣年出欄生豬超過90萬頭。近期,畜牧部門組織人員對全縣生豬養殖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在鄉村走訪大量的農戶發現,近幾年全縣農村生豬散養戶逐漸減少,過去家家戶戶養兩三頭的情形不復存在了,甚至整個村莊難得見一兩戶養豬的。取而代之的養豬大戶逐漸增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茶陵縣年出欄生豬2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2300多戶,比2008年增加了1100多戶,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20多戶,比2008年增加了170多戶,全縣生豬規模養殖出欄量占全縣出欄總數65%以上。近幾年生豬價格大起大落,經常演繹“過山車”般的行情。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散養戶無所適從,逐漸淡出,生豬規模養殖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一、在價格劇烈波動中,規模戶凸顯生產優勢
自2008年以來,全國生豬市場價格一直呈現大幅波動的走勢,波峰與波谷價格相差接近一倍,且這種價格循環周期也由原來三年逐漸縮短為兩年。價格波動大、變動快,加之信息不對稱,散養戶很難把握生豬生產狀況及走勢。在調研中就有農戶反映:仔豬價低時不敢養,因為怕豬價持續低迷,投入了勞動力卻不掙錢;仔豬價高時更不敢養,怕育肥后生豬價格下滑,只有虧本。在此情況下,散養戶從以前靠豬掙錢轉變為滿足自食為主,紛紛減少了商品豬養殖量,甚至放棄了養殖。規模養豬戶在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引進良種豬、飼養能繁母豬等方面都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自繁自養生產模式比散養戶具有規避市場風險的優勢,有的規模戶還引進了當地傳統的優質豬種,打造特色產品,市場接受度高,效益較好。
二、規模戶科學飼養,效益更有保障
來源:中國畜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