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很兇殘,會"六親不認"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10月31日訊(見習記者宿小慶)你注意過帶魚的眼睛嗎?眼睛顏色不一樣的帶魚,口感一樣嗎?近日來,記者聽到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疑問,詢問專家后得知,原來是帶魚生長海域鹽度差異導致了它們外形和口感的區別。
本地帶魚眼睛為黑色
"奇怪,這個帶魚怎么會是黑色的眼睛,我以前吃的都是藍色眼睛的帶魚啊。"一位正在海鮮批發市場挑選帶魚的依姆發出這樣的疑問。依姆把帶魚抓在手里看了又看,隨后便問攤主,"我吃的都是藍眼睛的,這是因為品種不同,還是因為魚有問題???"
攤主拿過來瞅瞅后介紹說:"這是我們自家捕撈的帶魚,都是黑色眼睛。我們自己也吃,肉很好吃,肯定沒有問題。眼睛顏色不一樣可能是品種不同吧。"
隨后,記者在很多超市和農貿市場賣帶魚的區域發現了兩種眼睛顏色不一的帶魚。除了眼睛顏色有別外,還有外形差異。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福建省海鮮協會的副會長王傳旺。據他介紹,生活在不同海域的帶魚外形有一定的差別。王傳旺告訴記者,福建水域的帶魚眼睛為黑色,有鱗片且容易脫落。頭部比較直,肉吃起來更嫩。在我國市場上,有40%左右的帶魚來自越南。越南海域捕撈的帶魚頭更凸出,背上有一粒粒凸起點,皮很厚,不易刮傷,魚鱗也不易脫落。廣東和海南一帶的帶魚只有皮,無鱗片,肉質不如福建所產的帶魚。
"區別不同海域帶魚可從外形上找到差別,口感上福建帶魚更好。"他還強調,"因為魚鱗易脫落,經常出現斑點狀,賣相不好。很多消費者都不會優先選擇本地所產的帶魚。"
水域鹽度會影響口感
王傳旺向記者解釋,"鹽水度不同,直接影響到魚肉口感和外形。"原來我國水域鹽水度大約在20度左右,而印度洋海域(含越南)的鹽水度高達30度以上,為了在高鹽水度的水中生活,帶魚的皮更厚,魚鱗也更堅硬,不易脫落,但魚肉口感不嫩。
談到我省帶魚,王傳旺滔滔不絕地介紹說,"我省鹽水度適中,閩江口附近的水域更是由于有淡水時常注入,鹽度較低。所以生長在這片水域的帶魚自然是肉質嫩滑。"
□延伸閱讀
為啥鮮見活帶魚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