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菜農潘洪喜“微博賣白菜”的事在當地成了新聞。本來是件挺讓人高興的事,但潘洪喜卻一臉焦慮地對記者說“傳統的銷售模式路子越來越窄,要是再不自謀出路,菜農的損失就更大了。”
潘洪喜的個人微博叫做“老潘農民平臺”,同時他還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鎮新鄉村設立了一個“老潘農民信息平臺接待處”。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墻上一張噴涂效果不佳的宣傳板和一臺上網速度挺慢的電腦就是這個接待處的全部家當。潘洪喜告訴記者,今年哈爾濱的白菜大豐收,而菜價卻是一路走低。從10月中旬起,他開始在各大網站發布賣菜信息,沒想到微博里還真有許多人回復。
“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嘗試網絡后,還真有人給我打電話了,我感到非常高興。”潘洪喜說:“我能在網上賣一顆菜,我就非常高興,代表有人接受我了。有了第一個,就能有第十個、第一百個。”
去年潘洪喜種了13畝地的胡蘿卜,而最后菜販子拉走時,老潘只掙了500多元錢。在潘洪喜看來,現在菜農的銷售渠道非常單一,有條件的能去城里零售賣,沒條件的就只能賣給菜販子,菜販子說啥價就是啥價。
“我們也不知道市場行情是什么樣,菜販子出的價很低,沒辦法,我們也只能賣了,否則菜就凍地里了。我也是深受其苦,菜農種菜真是不容易。”潘洪喜說。
記者看到,老潘的第一條微博是10月17日發的,一百多個字,寫得非常懇切。“我是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鎮新鄉村菜農,我們村種植了大量無公害白菜、土豆、胡蘿卜等蔬菜,由于上市量過大,產生滯銷,我們有200萬斤菜,現在只賣了三分之一,請大家幫幫菜農,要不我們就慘了!在此感謝轉發此微博的好人!”
這條微博短時間內被轉發了251次,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幫幫農民”“都來轉發”“怎么聯系,我去買菜。”雖然已經賣出去了30萬斤的白菜,但老潘表示,謝謝這些好心的網友和市民,可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想讓農民“豐產又豐收”,避免盲目種植,最好的辦法是讓農民掌握更多的信息。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