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大白菜集中上市的季節。今年大白菜的生產形勢喜人:種植面積增加、無蟲澇災害,豐產在望。但菜農們卻不敢過分樂觀,去年部分大白菜滯銷的陰影依然在他們的腦海里縈繞,雖然大白菜依然是北方市民的主流消費菜,但過分的“白菜價”卻令菜農承受不起。今年的大白菜價幾何,是菜農最想知道又最怕知道答案的問題。記者調查發現,一個合理的白菜價格的形成,來自于成本、市場、消費者和種植業前景等的多方博弈,價格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產銷前景,否則,菜農豐產不“豐收”或市民難買稱心菜的現象就會不斷出現。
問農民
賣多少錢不賠
10月中旬,在通州區永樂店鎮東張各莊村王長春的菜田里,成片的大白菜綠油油的,長勢喜人。記者貓下腰,捏了捏,菜心還不太瓷實,“今年大白菜沒蟲害,天氣也好,長得不錯,是個豐收年,再長半個月,心瓷實了,就可以上市了。”王長春說。
王長春和老伴兒今年種了3畝4分地的大白菜,品種選用的是北京新三號,8月3日開始育苗,8月20日播種,到10月底11月初收獲,歷時近3個月。老王的畝投入為:
一畝地預計產大白菜:毛菜1.4-1.5萬斤,凈菜1萬斤左右。
這樣算來,如果大白菜每斤凈菜的地頭價為0.09-0.1元應該不賠錢,這個價格是剔除了人工費(老兩口打點菜田和砍菜所雇人工)、水費和運輸費(如果自己在市場出售的車輛運輸費)。
近兩年來,農產品每每漲價,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力成本上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京郊一個人工一天的工資在80-100元,近3個月的時間,一個人工按80元計算,基本上是7200元,兩個人就是1.44萬元,分攤到3畝4分地,人工費就是每畝4300元左 右,人力成本加上種植成本,大白菜價格賣到每斤0.5元,不賠。
王長春說,現在在村里種植大白菜的基本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工資去了。大白菜種植不太費事,所以老兩口管理起來也還得心應手,如果今年的大白菜能賣到每斤0.45元左右,他就知足了,忙活了近3個月的時間,最后賺的也就是老兩口的人工錢。
問市場
今年行市如何
今年大白菜又是一個豐收年,市場銷售情況如何?
來源:京郊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