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穩中有降的蔬菜價格,在10月末再次出現大“跳水”,昨日記者走訪本市多家批發市場和社區零售市場了解到,市民餐桌上常見的黃瓜、西紅柿、土豆、青椒、大白菜、白蘿卜等蔬菜品種最近一周價格再次下跌,1元一斤的平價蔬菜占據市場的“多半江山”。
記者昨日上午來到河北區連云路社區零售市場,雖然已經進入秋季,但每家蔬菜攤位在售的蔬菜品種都有10余種,除了一年四季都有的果菜、葉菜、菌類,還有新上市的芋頭、山藥、蓮藕等品種,不少蔬菜價格每斤都降到了1元以下。攤主張師傅說:“像小冬瓜、絲瓜、苦瓜等露天生長的品種,夏季特有,但今年全國氣溫普遍偏高,現在個別的攤位還有賣的,這就使得市民能吃的蔬菜品種無形中增加了,而且最近一周價格便宜了不少,菜都是"打著滾"地往下降,很多之前能賣上價的菜,現在都1元/斤,有的還不到。”
我市韓家墅批發市場蔬菜部負責人靳師傅介紹:“在我們所監測的將近25種蔬菜中,有15種蔬菜價格在本周都出現了下降,其中白蘿卜降幅最高,由1元/斤下降到0.4元/斤;菠菜次之,由1元/斤下降到0.5元/斤。”
此前兩周,本市蔬菜價格已經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甚至呈現出了年內低點的狀態,最近一周平價蔬菜緣何“再創新低”呢?我市從事多年蔬菜批發生意的洪師傅分析,根據監測數據來看,目前超過六成的蔬菜價格再次下跌,原因主要是本市周邊的蔬菜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市場供應,來自河北省、山東省、遼寧省的蔬菜供應量持續增加,加上運費、保鮮費用后,價格和本市周邊縣區蔬菜價格持平甚至還要低,因此再次拉低蔬菜價格。此外,秋季本來就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場儲備充足,供應量增加,但針對蔬菜來說,幾乎所有人都吃,消費群體相對穩定,購買量并不會隨著上市量的增加而出現大規模的增長,綜合來看,供過于求是導致蔬菜價格紛紛“跳水”的最重要原因。
對于各蔬菜主產區蔬菜價格走低的原因,洪師傅舉例,去年白菜價格偏高,多省區菜農加大了種植面積,近期山東省、河北省等產區晴好的天氣、充分的日照,加快了蔬菜的生長速度,導致了今年市場的上市量飽和,當前季節產的蔬菜都是露天菜,但畢竟已進入秋季,為了避免冷空氣突襲損害大白菜。
對于后期本市蔬菜價格走勢,我市韓家墅批發市場負責人靳師傅指出,近日的好天氣,給了露天蔬菜適宜的生長環境,我市周邊區縣蔬菜供應量仍會穩步增加,但伴隨天氣因素,價格或有小幅波動,平價的露天菜能夠吃到今年入冬前。(劉璐)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