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響棕櫚油期貨價格深度下挫的最主要因素是庫存大增,至少到明年2月份,在馬來西亞庫存降低到150萬噸以下之前,棕櫚油價格很難大幅上漲。
如果說7、8月份期貨市場因美國50年大旱題材造就了豆粕這一明星品種的話,進入9月份之后,農產品中的明星品種就從豆粕轉到了以往少人注意的棕櫚油上。其亮點不在價格的大幅上漲,而在于暴跌。我們認為,近期影響棕櫚油期貨價格深度下挫的最主要因素是庫存大增。
庫存水平反映了供需矛盾的尖銳性
今年下半年,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突然大幅增加。6月份為170萬噸,而9月底就達到了248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是近10年來的最大值。雪上加霜的是,國外知名分析師近日表示,該國明年1月初的庫存可能增至300萬噸。作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主產國的印尼,其國內庫存同樣觸及歷史高位。近幾個月庫存已攀升至250萬噸,明顯高于往年正常水平的150萬—200萬噸。更有人士認為,在過去幾年內,該國實際庫存在350萬—400萬噸,大大高于市場認為的預期。兩大主產國總庫存量高達680萬噸,屬歷史罕見。
今年國內庫存因進口量大也出現急劇攀升。四季度并不是棕櫚油消費旺季,預計庫存仍將維持高位,后期去庫存化道路依然漫長。
庫存高企是供求矛盾的具體體現
由于2008年和2009年的大規模再種植活動,目前越來越多的種植園作物將進入成熟期,尤其是9、10月份更是產量旺季。馬來西亞9月份毛棕櫚油產量達到200.4萬噸的歷史最高值,根據往年規律,10月份產量還會進一步上升。預計馬來西亞2012年棕櫚油產量增加2.3%,至1933萬噸。印尼也在2008年種植了近60萬公頃油棕櫚樹。印尼棕櫚油協會預估本國2012年毛棕櫚油產量將增加6%,至2500萬噸。若出口跟不上步伐,庫存壓力將進一步升級。
與高庫存對應的是出口的疲弱。作為棕櫚油消費大國的中、印兩國,今年的進口需求均有所弱化。通常我國的棕櫚油表觀消費高峰出現在9月份,而今年9月份國內主要港口表觀消費量為51.96萬噸,雖然環比增加約2萬噸,同比卻下滑近15萬噸。近年平均水平也顯示,2006年至2011年9月份平均表觀消費量為61.88萬噸,比今年9月份高出近10萬噸。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