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谷物進口的激增引發市場關注。業內人士分析,后市谷物進口仍將增加,而國際谷物期末庫存的下滑,也將使我國大米、小麥、大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價格繼續走高。
農業部數據顯示,2012年1月~9月份,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289.4億美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出口453.4億美元,同比增長4.2%;進口836億美元,同比增長24.5%。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為382.6億美元,同比擴大61.9%。其中,谷物共進口1143萬噸,同比增漲231.3%。
我國谷物進口的激增引發市場關注,業內人士分析,后市谷物進口仍將增加,而國際谷物期末庫存的下滑,也將使我國大米、小麥、大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后市價格上揚。
玉米領跑谷物進口
記者了解到,谷物指的是大米、小麥、大麥、玉米等。我國糧食連年增產,為何谷物進口還持續增加?
對此,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表示,近年來我國食品行業發展迅速,對原材料的需求不斷加大,同時,進口谷物在成本上有明顯優勢。“今年我國玉米的進口量在糧食進口總量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主要是受天氣的影響,霉變玉米的數量高,導致玉米的進口量大幅增加。”鄭宇潔說。從統計數據上不難看出,玉米領跑谷物進口,1月~9月,我國玉米進口411.2萬噸,同比增548%。
鄭宇潔分析稱,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的進口增長趨勢將持續一定的時間,進口增加將受到我國糧食作物的產量、國際糧價以及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
目前我國基本實現了糧食供需的緊平衡。在人口持續增加、土地資源有限、農業發展受到農業資源剛性約束的背景下,谷物進口將有利于緩解我國糧食緊缺的現狀。
但同時,我國政府也將持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
進口谷物具有成本優勢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田悅認為,今年前9個月我國谷物進口量的增加與谷物進口利潤高密不可分。
進口商有利可圖,谷物進口自然增加。比如,今年前幾月大米進口的平均價小于500美元/噸,而國內粳米市場平均價高于600美元/噸。從糧食自給角度看,中國小麥、大米基本不缺,需要進口的只是個別調劑品種。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