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濤、王攀)現在向美國出口的水果罐頭少了,倒是從歐洲進口的肉罐頭多了。在剛剛結束的第112屆廣交會上,安徽安糧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果蔬部經理張國軍做出了一個判斷。他的第二個判斷是:受國際市場萎縮影響,出口價格成了問題;而受國內市場擴張刺激,進口食品價格“不成問題”。
大進小出,進易出難——人們這樣形容當前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格局。來自廣交會的信息顯示,隨著我國消費需求從“吃飽”向“吃好”轉變,隨著我國國內生產要素價格變化和全球市場格局調整,中國農產品已經徹底擺脫了“出口換匯”的簡單思維,正在向傳統的“吃資源”時代揮手告別。而這一轉變,也將給中國居民消費需求和產業格局變化帶來諸多的全新增長點。
進口激增:中國消費者吃得越來越好了
很多人可能都熟悉這樣一個說法:日本最好的農產品供本國消費,其次才出口;中國恰恰相反,最好的都供出口,差的才留在本國消費。
現在,對于大部分中國農產品進出口企業而言,這種說法已經站不住腳了。按照張國軍的說法,現在除了個別種類外,“好的本國市場就一搶而空,別指望還有富余可供出口了?!?/p>
“現在我們十三億人口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民眾生活需求不斷升級,對食品的要求和需求也不斷提高,農產品進口不斷增加、越進越好?!敝袊称泛屯撂禺a品進出口商會會長邊振瑚說。
這種對世界“好吃的”的大量需求正在讓中國農產品進出口企業忙著轉型。江蘇省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三、四年前,這家企業每年進口的農產品價格不過數百萬元,去年進口額就達到5000萬元,“進出口的比重已經倒過來了?!?/p>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農產品出口最初的背景是中國面臨外匯短缺的困境,為國家創收外匯是我國農產品出口最初承擔的主要使命之一。但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農產品出口金額在外貿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小,早已不需要以創匯為目的。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9月份,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289.4億美元。其中,出口453.4億美元,進口83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382.6億美元,同比擴大幅度超過六成。
出口下降:農產品貿易不再“靠天吃飯”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