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以來,歙縣一改過去不采晚秋茶的習慣,積極組織各鄉鎮茶農采摘晚秋茶,提高茶葉下樹率,增加農民收入。
“不到一個月,我家晚秋茶鮮葉就采摘了2000多公斤,一公斤鮮葉收購價是1塊錢,收入已經有2000多元了。”在黃山茶葉集團星星茶廠的晚秋茶鮮葉收購點,今年62歲的歙縣杞梓里鎮唐里村村民王觀松正忙著把剛采摘來的晚秋茶鮮葉搬下三輪車,準備過稱。
歙縣是全省產茶大縣,以前歙縣的茶農們除了采摘春茶、夏茶和少量的秋茶之外,沒有采摘晚秋茶的習慣,各地的茶葉加工廠也沒有加工晚秋茶的習慣。
“我們這里一直沒有采摘晚秋茶的習慣,浪費了茶葉資源,而且在剪枝的時候很麻煩,通過各級政府和企業自身的努力,晚秋茶的銷路打開了,既增加了茶農的收入,又增加了企業的效益。”黃山茶葉集團星星茶廠負責人鄭仁海說。“我們以杞梓里鎮為中心,在周邊共設立了30個晚秋茶鮮葉收購點,從10月6日開始,平均每天收購鮮葉在15萬公斤左右,最少的一天也有8萬公斤,這一季晚秋茶可以加工干茶500噸左右。”
近年來,黃山茶葉集團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有機生態茶園1.8萬畝,晚秋茶的市場打開后,集團組織茶農開始采起了晚秋茶。往年,唐里村71歲的方銀水夫婦在這個季節里,和大多數老百姓一樣,都是從事傳統的勞作,在家門口也很少找到掙錢的門路,然而今年就能上山采晚秋茶掙錢。方銀水告訴記者,一般一個勞動力一天可以采摘170到200公斤鮮葉,村民最多的一天可掙到一百三、四十元工錢,最少的也可以掙百把元。“采摘晚秋茶好,現在我們這些中老年人在家門口也能掙到錢。”
為提高茶園效益、增加茶農收入,今年,歙縣積極引導全縣茶農采摘晚秋茶,并以黃山茶葉集團星星茶廠為龍頭,對全縣的晚秋茶進行收購并進行加工,實現了茶農和企業的雙贏。
這些天,歙縣的霞坑、昌溪、三陽、北岸等鄉鎮都在趕著采摘晚秋茶,掀起了采茶熱潮。“今年,全縣晚秋茶采摘面積在5萬畝左右,預計干茶產量在600噸左右,按每公斤干茶10元計算,晚秋茶直接經濟收入在600萬元左右。”歙縣茶葉辦副主任唐茂貴介紹說。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