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大米進口呈現大幅度上升之勢,元至九月份共計進口稻谷和大米189萬噸,同比增275.7%。大量、廉價的大米進入我國市場,對國產大米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價廉沖擊國內市場。我國周邊大米生產國,如越南、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的大米價格都很低廉。以越南米為例,前期港口提貨價為每市斤(下同)1.67元左右,進入內地市場后也只有1.80元,而國內中晚秈稻米銷售價格多在1.9元到2.2元之間。目前充斥在國內米市上的,除了正規渠道進口的大米之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走私來的低價米。
量大沖擊國內市場。今年前9個月的大米進口量大大超出了2011年的進口量,2011年我國進口大米57.84萬噸,今年前9個月的進口量是去年的3.27倍。據《國際商報》記者調查,西南大米貿易商反映,除海關統計的正規進口量大幅增加以外,今年僅由云南入境的大米邊貿量就有近百萬噸。特別是通過走私進口的大米,價格更加低廉,對國內大米市場形成很大的沖擊。
前景沖擊國內市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我國大米產銷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在國家最低收購價的指導下,依靠市場機制調節大米生產,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11年,我國南方的中晚秈稻在上市之后,出現了農民預想的收購價格,從而激發了生產的積極性。但是,正當農民為能夠基本實現大米生產收益而高興之時,今年卻出現了外國大米大舉進入中國的格局。在此情況之下,國內新產大米價格一直不見起色。以我國20個大型商品糧基地之一的湖北省襄陽市為例,今年新產中晚秈稻上市后,收購價格低迷,到10月下旬,依然在1.34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收購價格最高曾經達到1.47元。廉價、數量龐大的進口大米嚴重挫傷了國內大米市場信心。導致大米加工廠以銷定購,貿易商謹慎收購,經銷商量出為入,大米市場冷清。
以大米為主的秋糧占我國糧食產量的80%,大米對國人的飲食消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國目前大米市場價格相對較低、農民生產大米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如果放任大米進口,必將導致我國大米生產出現新的起伏,進而將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來源:中國糧油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