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對于肉雞養殖的積極性很高,一開始大家怕賠錢,不愿養肉雞,到現在全縣建造了274棟養殖場,農民已不再靠種地和種梨為生了。”11月1日上午,蒲城縣縣委書記張建軍在談論蒲城產業發展時提出,全縣準備在2016年底建成1200棟、總量1200萬只養殖肉雞示范區,滿足國內肉雞市場供應不足的需求。
“養肉雞今年能賺10萬多元”
10月31日下午4時許,在蒲城縣興鎮化木寨養殖戶張會麗家中,她剛從雞舍給雞喂完水出來。據她介紹,第一次接觸養雞時家里只養了幾十只雞而已,雞食主要是家里的剩菜剩飯。自從家里建造了大棚養殖場后,上萬只雞的喂食喂水,全部使用自動化喂食器,加足水、料后,機器會自動輸送到雞欄前的放食處。
“去年9月份,建造了第一棟雞舍,養了上萬只雞。本想著靠這賺點錢,但沒有大規模養過雞,飼養知識、場內的通風和溫度等把握不好,不適合肉雞成長。”張會麗稱,經驗欠缺,雞苗成活率相對較低。第一棚雞長到20多天,因為濕度和溫度不適,肉雞死了近千只。
今年2月份,她想再次通過養雞賺錢。“我每養一次雞后都會想著下一欄雞怎樣養。”張會麗說,自從她掌握好了養殖場內環境的濕度和溫度后,肉雞的成活率達到了95%。今年10月份養的第5欄上萬只肉雞也即將出欄上市。“根據今年的市場行情看,所得利潤應該比往年都高。”張會麗期待著這一欄雞給她所帶來的回報。
據張會麗介紹,“養雞飼養周期較短,每年會出欄5批,每批獲利2萬多。”張會麗說,在養雞前,全家七口人主要靠種地收入生活,現在有了養雞的收入,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我們縣上很多人都開始轉行養雞了,最先開始從事養雞的那些人已經在家里蓋上了樓房,有的甚至還開上了小車。”
據了解,現有的肉雞難以滿足市場消費,加上有專業公司對農民所飼養的肉雞進行收購,解決了農民肉雞的銷路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大家的養殖積極性。
縣委書記“把脈”肉雞產業
2009年,蒲城縣縣委、縣政府將肉雞產業納入該縣重點培育的“畜牧業五大特色產業”之一,并出臺了系列扶持鼓勵政策,對發展肉雞標準化養殖在資金、土地、用電等方面重點傾斜。
來源:新牧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