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瓜果)保險作為一個保險種類,在抵御自然災害和恢復生產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然而,我市蔬菜政策性保險推行過程中,保險公司和菜農積極性并不高,投保農戶數量和蔬菜面積也在逐年減少。
有數據顯示,市區菜農2008年投保有60戶,2009年僅為1戶,2010年和2012年都無人投保。人保紹興分公司統計,2007年,該險種推出之初,上虞等三個縣(市、區)蔬菜投保面積達到1836畝,到2012年第二季度紹興全市蔬菜大棚政策性保險投保僅為895畝,只占全市標準大棚數量的1.8%。
保險金額低,拿到賠償難
蔬菜保險緣何遭遇乏人問津的尷尬?在市蔬菜技術推廣站張丹看來,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保險金額太低。如紹興縣標準鋼架大棚蔬菜每畝保險金額限定只有4000元,而大棚每畝實際造價在1萬元以上;種植擴展條款中蔬菜作物每畝保險金額葉菜類僅為200元、瓜果類最高為1000元,而葉菜類每畝毛收入為3000元,瓜果類為6000元。大棚和蔬菜作物的保險金額遠低于實際成本和產值。
菜農嫌保險金額太低,保險公司對此也有自己的苦衷:“保險費率太低了,蔬菜保險對保險公司而言,無利可圖。”人保紹興分公司農業保險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在紹興市保險費率表中,鋼架大棚的年保險費率只有3.6%,蔬菜作物年保險費率只有6%,相比之下,水稻的保險費率要高很多。
該人士告訴記者,根據規定,菜農要先為大棚投保,然后才能為里面的蔬菜投保。“但現在鋼架大棚很牢固,風險并不大,倒是里面的蔬菜經常受災,但農戶不能單獨投保蔬菜,很多農戶覺得不合算。”
蔬菜政策性保險還存在“投保容易,理賠難”的現象。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斗門鎮遭受龍卷風災害,其中一些受災菜農的賠償款到現在還沒有拿到手,這嚴重挫傷了菜農的積極性。保險公司也承認,蔬菜保險理賠的手續比較復雜,完成一次理賠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理賠門檻高,菜農成本大
來源:紹興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