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7%,相比上月繼續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8%,對cpi的拉動作用已連續兩個月低于非食品類價格。專家認為,目前食品價格整體低迷,但牛肉價格依然“牛氣沖天”等結構性上漲依然是cpi的不穩定因素,隨著價格周期及輸入性通脹等因素影響加大,長期保持cpi低位運行并非易事。
食品價格漲幅再次回落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由上月的2.5%繼續下降至1.8%,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只有約0.57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1%;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下降4.7%。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分析說,從10月份的農產品價格走勢來看,多數與百姓消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呈現價格下滑趨勢,成為當月cpi下行的重要因素。加上10月cpi翹尾因素相比上月繼續回落0.1個百分點,因此cpi繼續回調。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相對10月上旬,10月下旬50個城市27種主要食品中持平或上漲的只有9種,并且漲幅最高的牛肉也只有1.72%,而白菜、油菜、芹菜等蔬菜價格都出現了超過10%的跌幅,大白菜更是下跌了24.7%。
記者注意到,食品價格的回落已使非食品價格上漲連續兩個月成為cpi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這也是今年以來第三次出現類似情況。
“菜賤傷農”與“牛氣沖天”并存
近期,全國不少品種的蔬菜、水果價格出現下跌,如德州芹菜、濟南蘿卜都出現了“賣不出去”的局面,甚至煙臺蘋果也出現滯銷。這在拉低cpi的同時,也讓不少農民陷入了“菜賤傷農”的困境。
農業部的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為186.6,相比9月份的196.9下降了5.2%。而在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價格的下跌要明顯得多。壽光農產品物流園10月份蔬菜價格定基指數環比下跌32.13%;同比下跌18%。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