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筆者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三十六團看到,金秋的團場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棗農們要么忙碌地打棗,要么在地頭與客商交易。
在該團生產二連棗農劉海洲的棗園里筆者看到,他正忙著與河南新鄭來到客商商談銀行打卡轉賬的事。他告訴筆者:“自己承包土地25畝,由于管理不到位,2011年收獲紅棗4噸,賣了9萬余元人民幣,除掉人工費和投入的各項費用,幾乎就沒賺上錢。今年,按照團里先進的科學管理技術,收獲紅棗11噸,以每公斤25元的價格賣了27萬余元,除掉本錢,至少可以凈賺15萬元”。
據悉,依托“科技領航米蘭紅棗產業戰略”,通過多年的摸索,該團職工探索出了米蘭灰棗豐產高產技術的“奧秘”,即花前施足有機肥,花期適時環割、噴施花激素和葉面肥,花后追施保果肥。據統計,2011年,該團4.7萬畝灰棗總產達到了3000噸,全團有75%的座果棗園的棗農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今年,該團干棗總產將突破4500噸。
“我們將繼續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利用好‘新疆農產品北京交易會金獎’的牌子,不斷擴展米蘭紅棗銷售市場,讓米蘭紅棗成為我國紅棗中的名優產品,形成紅棗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體系”,該團黨委書記楊志成說。據了解,到“十二五”末,三十六團米蘭紅棗棗面積將達到6萬畝,產量將達到3萬噸,農業產值達到5.8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3.9億元,實現利潤7200萬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