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深加工項目能夠更快推進,本地蘋果就可以作為原料供應,那時黃緯慶和李日訓的日子,就會過得更有保障。徐國軍的合作社也可以找到新的供應市場,讓蘋果產業鏈更加完整,從而帶來更大的收益
10日上午9點鐘,山東省棲霞市楊礎鎮。天灰蒙蒙的,不時飄著小雨,一如果農李日訓的心情。
“我現在也弄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了,蔬菜前一陣子賣不上價,如今蘋果也好像賣不上價了。”他一臉困惑地望著正在裝箱的蘋果,嘆了口氣。每每碰到果行的人從桶里揀出一兩個被認為不合等級的蘋果,扔到旁邊的筐里,他都會皺皺眉頭,但什么也不說。
“今年價格低,家里3萬多斤蘋果現在賣了2萬多斤。好一點的每畝能賣4000元錢,但是成本就要3000元。我家算賣得早的,賺了3萬多,已經不錯了。”他笑了一下,為自己把蘋果早早出手感到慶幸。
但是更多的農戶卻因為當前的價格太低,選擇將蘋果存放于冷庫。
“果農自存的量越來越大,這就對明年四五月份蘋果的價格構成了壓力。”棲霞市一品鮮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國軍說,“從整體產量來看,前年果農存了大約30%,去年存了40%,今年則高達60%。這么大的存量,恐怕蘋果價格短時間內很難再回暖。”賠了工夫錢
10日中午,在楊礎鎮一條大街上,偶有兩三個果農拉著蘋果出來,他們掃視著各家收購點門前的價格牌子,眼神里透露出些許無奈,間或夾雜著一絲焦慮。
經濟導報記者看到,蘋果大小不同,收購的價格也不一樣。直徑為85毫米、75毫米和70毫米的蘋果,收購價分別為1.8元-2元/斤、1.3元-1.5元/斤、1元-1.1元/斤。中間浮動的價格,取決于收購商對蘋果品質的判斷。
“不便宜賣了能怎么樣呢?總不能在家里一直存著吧。等明年開春的時候,價格也不一定讓人滿意啊。”當地果農黃緯慶聳了聳肩說道,“80%的‘老客’都沒來,收的人少了。”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