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時期隨著蔬菜集中上市,價格總水平呈季節性回落,個別地區、少數品種價格下降幅度較大,甚至出現了滯銷賣難現象。但隨著全國氣溫下降,蔬菜生產、運輸成本增大,全國蔬菜價格已出現止跌回升趨勢。
據商務部監測,近期全國菜價已連續兩個月走低,整體價格低于去年同期。10月份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蔬菜批發均價為2.78元/公斤,環比下降8.5%,降幅較9月份擴大2.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1%。其中葉類菜降幅最大,大白菜、生菜、圓白菜、油菜和芹菜跌幅居前列,環比分別下降34.1%、21.8%、21.7%、19.8%和11.5%。
據商務部分析,今年全國蔬菜總體供求平衡,但也呈現出結構性、區域性和階段性不平衡。目前全國各主要大型城市外埠果蔬調運的比例高,運輸距離長、環節多,產銷變化較大,生產和流通組織化程度較低,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對于平衡市場供求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也造成個別品種階段性價格較大波動。
中國流通產業網分析師認為,此次菜價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供求失衡。秋季是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場供應急劇增加但消費并沒有相應增長,供過于求導致菜價大幅下降。此外,由于夏季暴雨后菜價持續高位運行,菜農生產積極性較高,有盲目跟風擴種現象,立秋以來蔬菜主產區天氣總體較好,有利蔬菜生長,產量增加。
針對“菜賤傷農”的情況,農業部采取多項措施促進蔬菜均衡有效供給和市場平穩運行,保障菜農合理收益。近期農業部已陸續與新疆、山東、湖北等省區共同舉辦了多場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還啟動了應急監測制度,抓好對重點蔬菜品種的生產情況和市場動態監測,及時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渠道加大信息發布力度。
農業部還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把出現滯銷的大白菜、蘿卜等作為優先儲備品種,適當增加儲備量。積極動員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加大產地貯藏保鮮力度,緩解銷售壓力。協調食品加工企業在上市旺季多收購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加蔬菜附加值,緩解集中上市壓力,盡可能減少農民的損失。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