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起起落落,為何農民仍堅持年年種?“盲目種植”是個大問題,那么如何讓農民不盲目?近日,記者來到蔬菜產區,傾聽菜農心聲,探析菜價變化成因。
菜價起落很正常
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胡莊村菜農胡俊昌今年種了5畝白菜,一畝菜平均投入成本460元,目前白菜一斤四五分錢,連本錢也收不回來。
胡莊村556畝地,三分之一種白菜,今年又增加了30多畝。白菜價格這么低,農民咋還種白菜呢?胡俊昌認為,綜合算算,還是比種糧強。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頂多純掙1000元。今年收完春花生后,種蒜太早,我就種了這茬白菜,沒趕上好價錢,但不要緊,這塊云彩不下雨那塊云彩下雨,全年算還是掙錢的。去年,胡俊昌種了3畝白菜、3畝菜花、1畝蒜,綜合算下來,畝純效益2000元,比種糧高一倍。所以即使有風險,也會有很多人去種。
俗話說,快馬趕不上青菜行情。事實的確如此,11月3日,位于齊河縣晏城街道辦的山東豐裕農業科技公司蔬菜生產基地供應濟南的菜花批發價2毛錢一斤,4日就漲到了3毛錢一斤。
胡俊昌說,高收入意味著高風險,菜價起起落落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他一方面盼望政府推廣種植效益高的品種;另一方面就是在菜價狂跌時幫農民一把,別挫傷農民種菜的積極性。
沙鎮黨委副書記郭元廣分管農業多年,他認為現在“籽白菜”集中上市,價格跌是必然的。這茬“籽白菜”賣光了,冬季大白菜上市,價格就會反彈。沙鎮有白菜面積1萬畝左右。這幾年雖然菜價起伏不定,但是白菜種植面積卻在增加。
郭元廣說,這一段時間天氣好,各種蔬菜的產量都高,價格都上不去,白菜價格低也在情理之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蔬菜的價格一般都高。今年2月份,白菜價格到了每斤8毛錢,一畝白菜能收入5000多元。
種植調控為何難
郭元廣說,菜價確實很難把握,這也導致農民種菜靠“猜”。西葫,往年過了五一之后,價格只有幾分錢,誰也想不到今年價格一直在三四毛左右,一畝西葫能收入1.5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