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部分主產區蘋果、柑橘等水果價格急劇下跌,并發生大面積滯銷。然而,受產銷銜接不暢、物流成本過高、中間環節過多等因素影響,銷售地同種水果價格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品種銷售價格甚至是產地收購價格的三四倍。業內人士認為,應當進一步加大產銷銜接力度、暢通“綠色通道”,破解“農民賣難,市民買貴”難題。
部分水果價跌滯銷 果農“保不住本”
甘肅省靜寧縣是紅富士蘋果種植大縣,蘋果種植面積達80多萬畝,95%以上是紅富士品種。記者近日走進靜寧縣新華村時,看到不少果園空地上堆積滿了待售的紅富士蘋果。村民梁平安種了6畝果園,他告訴記者,今年來收購蘋果的客商很少,收購價格也從7元/公斤降至4.2元/公斤,為近5年來價格最低點。如果按照這個價格銷售,連成本都保不住。
靜寧縣蘋果收購商張雙喜說,目前當地的蘋果價格已經從一個多月前的每公斤9元-10元,驟降至目前每公斤4元-5元,有的地方蘋果收購價格甚至降到每公斤3.6元。
據甘肅省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調查,全省紅富士蘋果購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減少,靜寧縣減少50%左右,其他產區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吉林省延邊州則出現了蘋果梨滯銷。記者了解到,延邊州是我國重要蘋果梨產地之一,擁有蘋果梨樹60多萬株,年產量達到3.5萬噸。
在湖南部分地區,柑橘也出現了滯銷。湖南省石門縣被稱為“全國柑橘第一縣”,記者近日在這里采訪時看到,通往縣城的道路兩側隨處可見運果的小三輪,鮮橘時不時從車上滾落,農戶甚至懶得去撿。
“去年平均收購價為1.8元/公斤,今年卻只有0.8元/公斤,價格下跌太厲害了,連成本都保不住。并且,前來收購柑橘的客商很少,根本賣不出去。”石門縣盤石鎮農民于泉秀說。
石門縣農產品流通辦公室主任李平告訴記者,今年石門縣柑橘總產量估計在35萬噸左右,已經銷售22萬噸左右,今年收購價格暴跌、果賤傷農已成定局。
銷售地同種水果價格暴漲多倍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