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危機四伏,中國大豆產業面臨崩潰。中國,對于大豆,沒有定價權。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曾經是大豆出口大國,然而近些年來,無限量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如洪水般地沖進國內,使中國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逐漸淪陷,不僅嚴重威脅了中國4000萬大豆種植者的就業,并使主產區的大豆加工企業生產基本陷于癱瘓。據專家判斷,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用不了幾年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可能徹底消亡。
進口依存度過高
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中國進口大豆3082萬噸,2009年進口4254萬噸,2010年進口5478萬噸,2011年進口5264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中國今年大豆進口量將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近10%。而本土大豆產量則預計下滑10%。
目前,中國所有的農產品中,大豆的對外依存度最高,80%需求來自進口,而進口大豆中,40%來自美國。
中國在大豆戰爭中一度被認為缺乏戰略意識和長遠考慮:2004年前后未能及時阻止國際糧商直接或間接控股國內大量壓榨企業,導致為轉基因大豆大開其門。在大豆產業中壓榨領域,adm、邦基、嘉吉、agp四家跨國公司,控制了全球80%份額。
農業生產方式成致命傷
中國農業生產分散經營種植的方式,導致中國農戶缺乏進一步聯合,不能形成生產和銷售合力。而且,從6000多萬戶種植者手中收購大豆不但平均質量無法達到加工企業標準化需求,而且成本大幅增加。經測算,僅采購成本一項,加工企業使用國產大豆時至少多付出20%至30%成本。
大豆產業的產業鏈很長,涉及到生產、油脂加工、食品加工、養殖業、醫藥、化纖等多個行業,然而,現有農業生產模式導致中國平均畝產量較低。
與南美四個主要生產國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玻利維亞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轉基因大豆情況相比,中國人多地少現狀決定了中國大豆生產高成本和低收益。成本高,價格必然也要高,否則“谷賤傷農”必然發生,然而,國產價格高結果就是被價格低進口大豆封堵。
產業戰略不清晰
來源:國際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