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旬以來,玉米期價默默上行。后期在以下六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仍將維持強勢。
宏觀經濟
我國11月份匯豐pmi初值從10月份的49.5%增長至50.4%,說明經濟處于平穩復蘇過程中。不過,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并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數據的回頭即是經濟見底的標志。綜合來看,在經濟增長面臨重大結構性調整的尋底過程中,經濟的底部是一個周期區間和時間區間,它或將延續至明年中旬,所以我國經濟的企穩甚至回升依舊需要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預計年底前或明年春,央行會降準1—2次,屆時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將進一步改善,有利于期貨商品價格走強。
政策因素
國家糧食局已下發通知,部署2012年國家臨時存儲玉米和大豆收購工作。通知明確,此次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為:內蒙古、遼寧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龍江1.05元/斤,合2100元—2140元/噸,較上年提高7%。這切實保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和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同時,對期貨市場也形成了一定的利好。
港口情況
截至22日,東北港口15%水新玉米收購價在2350—2355元/噸,部分較前一周上調5—10元/噸。其中錦州港主流收購價在2350元/噸,汽運日集港約8000噸;鲅魚圈收購價在2350—2355元/噸,汽運日上量約8000噸。15%水新玉米平倉價在2390—2400元/噸,黑龍江新玉米平倉價在2340—2350元/噸,較前一周上漲10元/噸。產區持續的雨雪天氣影響玉米上市進度,致使東北玉米外流困難,近期港口到貨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后期船只密集到港,這或將抑制港口平倉價進一步上漲。不過,港口庫存的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仍支撐玉米上行。截止到11月29日,北方港口庫存為80萬噸,南方港口為30萬噸,港口走貨速度的提升,有望使港口平倉價進一步回升。
養殖市場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