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全國水產養殖大省之一。近年,根據市場供求和行情走勢,一個極具生態保護、環境友好、優質高效的水產養殖生產模式在南粵大地悄然興起,這就是多品種立體混養模式。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同一水體棲息不同品種,這些品種之間以水體為臍帶,存在著共棲共生關系;以食物鏈和食物網為紐帶,存在著物質和能量轉換關系。而人們通過長時間的養殖生產實踐,發現該關系具有極高的商業開發價值,在人們追求高品質水產品的今天,該模式得到業內外推崇,正在以一熱潮在全省到處興起。
首先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該地區是廣東乃至全國商品淡水魚養殖主產區,在供不應求的短缺經濟時期,產量就是產值和利潤,人們追求高產,無論是傳統的家魚品種還是以后興起的名特優新品種,人們最關注的是產量。隨著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水產品質量安全就突顯出來了,人們被迫在水產養殖模式上尋求突破,其中之一就選擇主養優質品種輔以傳統家魚的生態養殖模式。
例如順德創造的鱉魚混養模式,就是池塘主養中華鱉,適量投放一些生活在水體下層的塘虱、山斑魚、鯽魚等經濟魚類品種,讓其直接吞食中華鱉在攝食過程中弄到水中的飼料,再投放一些在水體中、上層活動的濾食性的鰱魚、鳙魚和草魚,讓其凈化水質,保持水體生態平衡,實現環境優良。通過該模式養殖生產出來的不論是中華鱉還是傳統的家魚以及名優新品種,都呈現出極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味,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以時下市場價格為例,過去高密度工廠化養殖的達到商品規格的中華鱉市場價格只有15元 /500克,而按照該生態養殖模式生產出來的中華鱉市場價格高達40元/500克,且供不應求。除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之外,通過該模式養殖出來的中華鱉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美譽度以及社會影響力和過去都不可同日而語。例如
順德甲魚于2012年11月9日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農村報、南方農產品貿易網承辦的“2012廣東十大最具人氣土特產”評選活中榮獲“最具魅力土特產”稱號。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