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從張家界武陵源區政府獲悉,該區于日前正式出臺了《武陵源區水域灘涂養殖規劃(2011—2020)》,規劃確定了養殖水域功能區域范圍,預計到2020年該區水產養殖可增收5820萬,人平增收約1000元。
武陵源區水域灘涂養殖規劃將以現有漁業生產基地為基礎,逐步擴大養殖面積,著力調整結構,重點發展名、優、特水產品養殖,實現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生產、專業化管理、標準化經營的生產格局,加強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基本上實現連片精養魚池,水產品產地認定和主要養殖品種的無公害水產品認證,構建特色漁業。
水域灘涂養殖功能區劃除大鯢種質(遺傳)資源保護區外,其健康和生態養殖區分為:名優魚池塘養殖區。將以天子山鎮、中湖鄉、協合鄉池塘常規養殖外,重點發展鱘魚、青魚、鱖魚、黃顙魚、南方大口鯰為主的名、特、優、新水產品的養殖。在十年內發展池塘主養名優魚面積達到400畝,畝產名優魚350公斤;鰱鳙魚養殖區。將以中湖鄉的三個水庫(800畝)為主,發展鰱、鳙魚等傳統品種養殖區,大力推廣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全面取締肥水養魚,實行無公害化養殖,實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建設標準化水庫養殖基地;甲殼(蝦)類養殖區。將以協合鄉為中心,利用低洼水田、小溪,建立退耕改養生態養殖、種養結合基地,以養殖河蚌、青蝦、龍蝦為主,力爭到2020年達到300畝;餌料養殖區。將以中湖鄉、協合鄉、索溪鎮部分池塘為主,養殖鯉魚、鯽魚、青蝦、泥鰍等品種,通過池塘改造和新建魚池,力爭2015年餌料養殖池達到100畝,2020年達到200畝,主要用做供應我區大鯢養殖餌料用;特種養殖區。將以協合鄉和索溪鎮為中心,充分利用我區的水質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利用山溪山泉水發展大鯢(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馴養。規劃10年內馴養池面積達100畝即67000平方米左右,發展大鯢達5萬尾,2020年實現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此外還可大力發展河蚌、龍蝦等特種水產養殖。(李冰,宋波浪)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