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劉家峽水庫,網箱內金黃、彤紅的金鱒、虹鱒魚歡快暢游;水質清澈的永昌縣南泉、北海子,體色艷麗的七彩鮭、三文魚爭相搶食。這些被譽為“水中人參”的鮭鱒魚,是甘肅省獨有的特色冷水漁業,今年,甘肅省鮭鱒魚產量繼續穩居全國第一,總產量約2000噸,養殖效益為常規池塘魚類的10倍以上。
我省冷水資源豐富,以祁連山雪水匯聚的泉水,年動態儲存量達10億立方米,黃河干流上的劉家峽水庫總面積16萬畝,十分適宜于在低溫水域中繁衍的鮭鱒魚生長。甘肅省鮭鱒魚養殖品種現已發展到虹鱒、大西洋鮭、太平洋鮭、三文魚、鱘魚等多個品種。在永靖太極湖、永昌金川峽、天水馬跑泉等養殖基地,休閑漁業發展迅速,垂釣、燒烤鮭鱒魚成為旅游景點的特色項目,年燒烤量達600噸以上。農業部投資250萬元在臨夏縣建立鮭鱒魚引種育種中心,從美國引進三倍體三文魚,產品已打入上海、武漢市場。我省自主開發出金鱒、網箱養殖三倍體虹鱒、深加工鱒魚籽等鮭鱒魚養殖技術,設立鮭鱒魚產業技術體系,把省內所有鮭鱒魚專家都納入到技術體系,推動產業化發展。
由于鮭鱒魚對水質環境要求非常高,水質必須清澈無污染,歐美發達國家把能否使虹鱒魚存活做為判斷水源是否污染的重要標志,目前全國鮭鱒魚的年產量不到1萬噸,國內市場上的鮭鱒魚產品需求約為10多萬噸,90%以上的消費主要依賴進口。為此,甘肅省著力擴大鮭鱒魚養殖規模,在以河西走廊和黃河流域為主的高原冷水魚產業帶,發展鮭鱒魚養殖。永靖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高起點發展大規模的水庫鮭鱒魚網箱養殖;金塔縣充分發揮水產技術優勢,高標準發展現代設施溫棚鮭鱒魚養殖;張掖市積極吸引客商,開發水域灘涂地養殖鮭鱒魚。今年,全省鮭鱒魚養殖區域已擴展到 12個市州,養殖面積約300畝,每畝鮭鱒魚產值達30萬元以上,養殖戶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王朝霞)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