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13億多人口,再加上中國傳統上是個農業國家,因此糧食問題在中國往往有特殊的重要意義。長期以來,中國的政策部門對糧食生產和糧食自給率看得很重,道理很簡單,中國人這么多,如果吃飯出了問題,那是天大的問題。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大饑荒時代因饑餓而大量死亡,人禍天災下,吃飯問題得不到保證后果將無比嚴重。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長期以來,中國政府把保持糧食高自給率作為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2008年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計劃將中國糧食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2012年2月15日,中國農業部再次重申,中國打算保持糧食基本自給的目標。
但中國能實現糧食自給嗎?從目前信息判斷,實現完全或基本的糧食自給越來越難。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不久前表示,如果中國不進口農產品,靠自己生產保證供給,需要有30億畝以上的農作物播種面積,而現在只有24億畝,也就是說大約有20%左右的缺口。陳錫文透露的信息是,中國已經缺乏保持糧食自給的耕地基礎了。社科院專家表示,中國一直高調堅持的所謂18億畝耕地紅線,實際上早已經被突破。皮之不存,毛將蔫附?在耕地面積縮減的情況下,無法保持糧食完全自給,自給率下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12月1日透露,201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58957萬噸,比上年增產1836萬噸,增長3.2%。至此,中國糧食生產已實現了連續9年豐收。而2008年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是,2020年時中國糧食產量達到54000萬噸以上,現在看來,這一目標提前9年就已達到。但在耕地面積減少的現實情況下,快速增產也意味著中國未來實現糧食增長的潛力在減小,難度在加大。
來源:證券時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