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9日至30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羅非魚產業技術體系病害防控崗位)、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長免疫調控與飼養管理崗位)和廣東省淡水名優魚類種苗繁育中心(廣州綜合試驗站)在廣州市聯合舉辦了“羅非魚健康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研討會。珠江所科研處負責人以及羅非魚產業技術體系的相關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示范縣(區)負責人和團隊成員等共60多人參加本次會議。
研討會上,珠江所高風英和劉志剛分別作了“尼羅羅非魚mhc基因研究及其在抗病育種的應用潛力”、“羅非魚流行病學及無乳鏈球菌抗原蛋白的免疫學研究”的學術報告。中山大學4位研究生作了“羅非魚 tgf-β受體的克隆、組織分布以及多克隆抗體制備”、“投喂模式對尼羅羅非魚生長和代謝的影響”、“羅非魚膽囊收縮素及其受體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羅非魚凋亡因子trail、fasl基因克隆及其與tnf-a的原核表達”等的學術交流。羅非魚產業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站長葉衛研究員及各示范縣(區)負責人分別對今年來的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會代表深入討論了羅非魚健康養殖技術和養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以及當前羅非魚鏈球菌病的現狀和羅非魚鏈球菌疫苗的研究和應用進展。盧邁新研究員對本次研討會作了總結,認為這次會議有利于體系各崗位科學家、試驗站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能更好地將科研與產業需求對接,及時調整科研方向,對羅非魚產業的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推進羅非魚產業的發展,為廣大養殖戶服務,同時完成體系的各項工作,今后還要開展不同形式的交流,進一步加強加深體系內以及與其它體系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夢青)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